放诸四海而皆准下一句 放诸四海皆准的意思

尊敬的网友们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放诸四海皆准的意思”的核心内容以及“放诸四海而皆准下一句”的相关信息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放之四海而皆准”这耳熟能详的词儿有没有出处呢?其实它不是句俗语 , 而是出于经典之作 。 那么这话中意指什么“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呢?“四海”有没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范围呢?
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典来处人们常常听得到的这个词“放之四海而皆准” , 听着听着也习以为常 , 说一个道理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 。 这词后人在写文章、说理的时候 , 常被套用 。 现在来搜一搜这词儿背后的经典义涵 。
《礼记.祭义》中记载曾子说道:“夫孝 , 置之而塞乎天地 , 溥之而横乎四海 , 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 推而放诸东海而准 , 推而放诸西海而准 , 推而放诸南海而准 , 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诗》云:‘自西自东 , 自南自北 , 无思不服 。 ’此之谓也 。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词儿的起源处 。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间准则 , 就是“孝” 。
曾子说“孝”道充满天地之间 , 普遍于四海之内 。 继往开来到后世代代 , 日复一日 , 日日夜夜不会间断 。 不管在世间哪个地方 , 无论是往东至东海、西到西海、或是南至南海、北到北海 , 遍及世界东西南北各地 ,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 , 无不认同孝道的 。

放诸四海而皆准下一句 放诸四海皆准的意思

文章插图

【放诸四海而皆准下一句 放诸四海皆准的意思】“四海”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 从文中看来并非特定名词 , 而是“ 自西自东 , 自南自北”四面八方的境地都涵盖其中之意 , 换个说法 , 就是普天之下的意思 。 诗人文人写诗文也常用“四海”来表达天地间、各地的意思 , 例如“五湖四海任遨游”(唐代吕岩作)、“四海五湖皆逆旅 , 千岩万壑正秋风”(宋代晁补之作) 。
二、曾子说:“孝有三”曾子(公元前505~前436)字子舆 , 是春秋时鲁国武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 。 他是孔子的入室弟子 , 性至孝 , 以其学传子思 , 子思传孟子 。 后世尊称为“宗圣” , 是元文宗至顺元年加封的 。
曾子著作了《孝经》 , 《开宗明义》讲了天地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 。 曾子传承了孔子的教导 , 在《孝经》中开示 , 古代圣王有至德要道 , 是道德的根本 , 是教化的泉源 , 可以平顺天下 , 可以教化人民和睦相处 , 可以让上下善待彼此而无怨 , 那就是孝道 。
想一想 , 人来到世间是受到父母的生育、养育和教育 , 所以孝顺父母、反哺父母是最根本的为人之道 , 所谓“百善孝为先”是也 。 世间之人谁能没有父母而生?谁能没有父母(或养父母)的养育而存 , 所以说孝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
孝道怎么实践呢?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 , 其次弗辱 , 其下能养 。 ”总体概括了孝道的三个层次 。 最基本的孝道是奉养父母 , 遗弃父母在古代的律法中是“十恶不赦”的罪行之一;奉养之上还要不辱父母 , 不让父母因为自己的行为过失而感到羞辱、受到羞辱;大孝是尊亲 , 实践父母的教导而有成就 , 立身行道扬名于世 , 以功业成就来显扬父母 。 不论能力在哪一层次上 , 人人都可尽力而为 。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放诸四海皆准的意思和放诸四海而皆准下一句的全部内容 , 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 ,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