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张爱玲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1、简述张爱玲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从凄惨的童年开始,父母离异,从小就饱受人情冷暖,脆弱,敏感 , 父亲的施虐给她造成了巨大童年阴影,缺少父爱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男人,胡兰成,这个如父亲般的男人很懂她,从她对胡兰成说过的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可看出 。甚至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来来去去亦可以 。她也曾争取过,她去温州找胡兰成谈判,结果另她大失所望 , 她知道爱情已走到尽头,毫无留恋了,她当时叹口气道:“你到底是不肯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张爱玲是个痴情的种子,她心里只装着胡兰成 , 而胡兰成心里却装了几个女人,要怪只怪张遇人不淑,以及自己对爱情的偏执 , 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
2、如何评价张爱玲的秧歌简介:张爱玲的《秧歌》1953年写于香港 。这部长篇小说是张爱玲到香港后以Eileen chang为笔名发表的,最初是写给英语圈的读者看的,后来翻译成中文 。
写作背景: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重返香港 , 投入美国驻港新闻处,《秧歌》正是她写的第一个长篇,一个有着明显“绿背”(即美元)色彩的长篇 。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生活是困苦的,但并非像《秧歌》所写的在“饥饿”的火山口上,显然,《秧歌》是作了歪曲反映 。《秧歌》有一段与内容天关的“妙论”,此“妙论”出现在其前夫胡兰成于1958年在日本写的《今生今世》一书中 。从时序上说,似乎胡兰成抄袭了《秧歌》 , 实则是《秧歌》保留的胡兰成的汉奸阴影 。
作品特色:《秧歌》里用电影镜头一一扫过村落小镇街道,以确定和预设她要描述故事的悲剧性基调前奏 , 让“秧歌”的喜庆喧嚣成为一种张爱玲式的冷冷嘲笑 。
3、怎么评价张爱玲这个人张爱玲是从民国走来的惊世才女,才情傲人;她是式微的贵族小姐,却又颠簸流离 , 一生居无定所,四处漂流 。伴随着她最多的词语便是才情和悲情 。她是有才的,即使在那个豪杰辈出的年代,她依然是最耀眼的那个,她冷漠的态度,疏离的眼神 , 惊世的才学,对人情世故有着异常的敏感,她的文字,精致而残酷 。她过于别扭而敏感,极度自尊又特别自卑,这样矛盾的性格 , 成就了她的事业,也拖垮了她的生活 。张爱玲虽然是从民国走来的天才女作家,惊才艳艳,但她的一生漂泊无依,几乎没有一处属于她的安生立命之所 , 晚年更是凄凉,最后独自一人病死家中 。
4、张爱玲人生语录经典语录1、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
2、没有一个女子是因为她的灵魂美丽而被爱的 。
3、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
4、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藉口 。
5、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
6、我有一阵子不同别人接触 , 看见人就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果出外事,或者时常遇到陌生人,慢慢会好一点――可是又妨碍写作 。
7、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 , 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 。
8、望着你时,我觉得自己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只是我的心里是喜欢的 , 于是从尘埃里开出花 。
9、“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10、极端的病态与极端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 。
11、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
5、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1、《色戒》由李安执导、汤唯和梁朝伟主演的《色戒》曾多次获奖 。在电影中呈现的家国大义,儿女情长的感情令人印象深刻 。汤唯凭这部电影走红,而这部《色戒》已成为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最著名的电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