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北部的临高文化,西部的“村人”文化和儋州文化,这些文化或源或流都传承了一些越人和俚人的文化,他们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一些文化带有浓厚的非汉文化特质 。
甚至海南的琼文文化都有俚人文化的遗迹 , 如琼文地区有大量的冼夫人庙,春节后各地举行时间较长、规模宏大的祭祀冼夫人的活动 , 从这些信仰中可以看到古代俚人文化对海南文化的影响 。
还有苗族和回族文化 , 在海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丰富了海南的文化 。上述表明,民族文化是海南最古老的文化,它当之无愧成为海南岛的标志性文化之一 。
海南历史上是一个“孤悬”的海岛,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被“流放”的文化 ,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铸成自身特色,民族文化即是其中的奇葩 。但到了近代,由于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 , 汉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文化的同化与变异现象日益突出,历史上“生黎”的大批“熟黎”化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
解放后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南毗邻的地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异常活跃,社会变革最深刻,它们对海南民族文化的冲击最大 。而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特区和建省后,汉文化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渗入民族地区 。这些影响给民族地区带来了一些进步 , 也使一些民族文化弱化 。
4、历史悠久的柯尔克孜族葬俗文化在中国不管是婚俗还是葬俗都是非常注重的环节 。葬俗是仪表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悼之情,在这里面有很多的讲究 , 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 。柯尔克孜族很重视丧礼 。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给逝去的亲人准备后事的吗?那么就跟小编一起了解柯尔克孜族文化吧 。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里,人死后把“埋体”(遗体)洗净,用白布把全身缠住,用素色布覆盖,头朝西放在房内的帐帘里 。家中的妇女面朝西边哭边唱 , 历数死者的生平善举 。亲友则带财物前来吊唁 , 诵经示哀 。
“埋体”在家一般停放一天,最多不超过三天 。葬礼在清真寺举行,由阿訇念经致悼词后,即用“塔吾提”(抬尸的木架)或骆驼把尸体送往墓地土葬 。埋葬时,死者头向北,脚向南 , 面朝西 。
吊唁者进房后诵经示哀 , 死者家属在房内边哭边唱迎客,死者的男孩子在门前边哭边唱迎客 。富有人家死了人要请毛拉念经 。死尸最迟三天后即埋葬 。埋葬地点一般是在住地的附近,但也有长途运送到家乡去埋葬的,送葬时死者女家属唱葬歌 。埋葬时用“塔布特”(抬尸的木架)或骆驼把尸体送到坟地,挖一个坑,坑旁另挖一套坑,把尸首放进去,头朝西方,掩埋好,上面修筑一隆起的墓 。
出殡时,只男子送丧,女子不送丧 。死者的家属要为死者服孝 , 死者的妻子要穿一年黑色衣服;在死者死后的一年内如家中来了客人,或者来了亲友,都要哭唱葬歌;搬家时,在走近“阿寅勒”前,也要哭唱葬歌 。死者死后三日、七日、四十日、一周年都要举行“乃孜尔”,以寄托对死者的缅怀和哀悼之情 。居丧之家,一年内不能举行婚礼和其他文娱活动 。
送葬者回来以后 , 即开始追念死者 , 称为“小乃孜尔”(祈祷超生之意) 。在这个时候 , 将死者的衣服送给洗尸者、运尸者及埋葬者 。有钱人家给念经毛拉送绵羊或山羊 。四十天举行“大乃孜尔”,亲戚朋友都要来,富有人家还要请毛拉举行很大的追悼大会 。一周年时,有的人家还要作一次“阿西” 。居丧时,一年内不能举行婚礼和其他文娱活动,女人不能出嫁 。
另外,对于婚礼和丧葬 , 塔城地区和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人或按喇嘛教规进行,或按萨满教规进行 。
- 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 如何清空微信朋友圈所有的内容
- 睡眠不足的危害
- 每天拉大便有血怎么回事
- 产后痔疮怎么办
- 头发油腻怎么办
- 胎动异常的表现
- 猴子的符文
- 倒时差的好办法
- 如何做一个简易的仓鼠牵引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