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杏苏散,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g 陈皮桔梗枳壳各6g 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原书未注用量)
【杏苏散】 【用法】水煎温服 。
【功效】轻宣温润,止咳化痰 。
【主治】外感凉燥证 。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鼻塞咽干,苔薄白,脉浮弦 。
【方解】本方证为凉燥外袭,肺气不宣,痰湿内阻所致 。肺合皮毛 , 凉燥袭表,故恶寒无汗,头微痛;凉燥伤肺,肺气不宣,津液不布 , 聚湿生痰,故咳嗽痰?。槐俏吻?,咽为肺系,肺气失宣,津液不布,故鼻塞咽干;舌苔薄白 , 脉浮弦,均为外感凉燥之征 。此证类似风寒感冒,但又有干燥之象,且在秋季发?。?故为凉燥证 。治宜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宣肺,使凉燥之邪从表而解;杏仁性降而润,降利肺气以止咳,共为君药 。前胡既助苏叶疏散外邪,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 , 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共为臣药 。半夏、茯苓、陈皮化痰理气,共为佐药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辛散宣肺而使凉燥得解,化痰理气而使咳嗽得愈 。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凉燥的常用方,以微恶风寒,无汗 , 头微痛,咳嗽痰稀 , 咽干,舌苔薄白,脉浮弦为辨证要点 。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外感凉燥者 。
【方歌】杏苏散内陈夏前,甘桔枳苓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服后微汗病自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