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百度集团CTO王海峰在颁奖现场 。 百度供图
“小度小度 , 去北海公园怎么走?”
“小度小度 , 大熊猫的英语怎么说?”
在大街小巷里 , 在日常起居中 , 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对着手机和其他智能硬件“自言自语” 。 而这些智能设备里 , 就像住着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一样 , 能从庞杂的讯息中精准地知道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 并且给予你正确的反馈 。
这背后 , 是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快速进步 。 11月3日 , 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 百度的“知识增强的跨模态语义理解关键技术及应用”就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该技术正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项关键突破 。
从这个复杂的名字上 , 不难看出 , 这是一项颇为复杂的技术 。 不过 ,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 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带来的影响 , 那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理解复杂场景 。 这样不仅仅能够直接服务于每一个用户 , 也将给各行各业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
植根于百度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积累 , 突破了跨模态语义理解技术瓶颈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是授予在各个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的奖励 , 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科技奖项 。 此前获奖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青藏铁路”等成果举世瞩目、彪炳史册 。
而本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知识增强的跨模态语义理解关键技术及应用” , 可以说是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厚积薄发的产物 。 该技术第一完成人、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表示 , 百度技术此次获奖 , 得益于百度十余年在人工智能技术 , 尤其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深厚积累 , 以及对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 。
从该技术的相关描述中 , 我们可以一窥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方向和成果:“通过构建大规模知识图谱 , 关联跨模态信息 , 通过知识增强的自然语言语义表示方法 , 解决不同模态语义空间的融合表示难题 , 突破跨模态语义理解瓶颈 , 从而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 , 通过语言、听觉、视觉等获得对真实世界的统一认知 , 实现对复杂场景的理解 。 ”
简而言之 , 就是百度通过这项技术 , 可以让服务人们的机器人 , 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 , 拥有对语言、声音、画面更加综合的感受 , 对周遭的环境和场景的理解 , 也得以更上一层楼 。
而这项技术背后的自主创新价值 , 也不容小觑 。 王海峰表示:“我们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布局和发展中 , 始终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趋势 。 本技术发明由百度自主研发 , 突破跨模态语义理解技术瓶颈 , 对我国加强科技竞争力、加快产业智能化变革、保障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具有重大意义 。 ”
技术赋能制造能源等多个行业 , 加速我国经济社会智能化升级
“知识增强的跨模态语义理解技术”的应用范围 , 并不像它看起来那样 , 似乎只是要理解你的语义、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精准的服务 。 事实上 , 该技术还通过飞桨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百度智能云等输出给制造、能源、电力、金融、医疗、媒体等各行各业 , 服务国家公共信用、应急管理、司法等领域 , 加速我国经济社会智能化升级 。
提到百度智能云 , 没有人能够忽视百度通过“云智一体”来推动整个社会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的野心和实力 。 以医疗领域为例 , 百度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循证AI医疗 , 能够覆盖从患者的疾病筛查、院内诊疗到院外管理的全服务流程 。 眼底影像分析在眼底筛查的应用 , 帮助患者及早发现致盲风险;基层辅助诊疗系统已经出现在全国15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 , 让优质诊疗更可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