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研服务器芯片,阿里云要做什么( 三 )


在落地过程中 , 成本也是企业决策的考量因素 。 张建锋称 , 倚天710自研过程中未过多计算成本 , 但倚天710成本分成四部分 , ARM公版架构授权费用、研发工具投入、流片费用以及人工成本 。 以流片费用为例 , 通常一次流片需要数千万美金 。
阿里财报显示 , 阿里云近两个季度 , 利润刚过3亿元 。 也就是说 , 倚天710的流片成本可能与阿里云单季利润相当 。
后期交付则是未来的最大挑战 。
芯片产业链条包括设计、验证、制造和封装等环节 。 实现自主设计后 , 量产是另一个难题 。 中国大陆半导体代工厂中 , 除了中芯国际可量产14纳米工艺的芯片外 , 其余半导体代工厂可量产工艺皆在28纳米及以上 。
目前全球范围内 , 具备5纳米工艺生产能力的半导体代工厂仅有台积电和三星 。 倚天710的生产制造有赖于台积电 。 张建锋在接受《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阿里云正在根据当前产能情况进行下一步计划 。
目前5纳米制程芯片是台积电正在快速增长的新业务 , 尚处在产能爬坡阶段 。 台积电三季度财报显示 , 其先进制程(5纳米和7纳米)收入占比合计为52% 。 其中7纳米工艺技术占据了晶圆总收入的34% , 5纳米以18%的数据紧随其后 。 成熟制程方面 , 16纳米和28纳米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3%和10% 。
分享自研服务器芯片,阿里云要做什么
文章图片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今年2月曾预估 , 苹果是台积电今年最大的5纳米客户 , 占其总产量的53% 。 此前台积电曾公开称 , 5纳米系列2021年产能扩充会比2020年翻倍 , 2022年将比2020年增长3.5倍以上 。
不过 , 有数字化领域的资深技术人士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在全球缺芯潮大背景下 , 倚天710能否大规模量产有待观察 , 其软件生态适配也对阿里云提出了挑战 。
今年4月 , 一位数字化企业高管接受《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称 , 传统数字化企业的做法是从下往上打(底层硬件技术到上层产品服务) , 发挥“硬件+芯片”优势 。 阿里云策略是从上往下打(上层应用服务到底层产品技术) 。 阿里的长板是智能 , 尤其是经过真实业务训练的算法模型 。 但阿里云在补足短板 , 强化“硬件+芯片+数据库”等领域的布局 。
目前 , 阿里数据中心内服务器的主要供应商是浪潮 。 阿里云还同时采用了英特尔、英伟达、AMD的芯片产品 。 阿里云向下涉足硬件的过程中 , 业务触角在变长、变深 , 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阿里云的边界是什么 , 是否会对合作伙伴造成威胁?
高慧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倚天710并非要替代市场上同类产品 , 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云计算专业场景下的专业需求 , 为云上企业提供多样性选择 。
张建锋在接受《财经》等媒体采访时则称 , 阿里云业务有明确边界 , 只承担硬件设计工作 , 目的在于让云计算的底层硬件更符合自身业务需求 。 芯片、服务器等硬件的生产 , 均会交给制造厂商 。 在阿里云还将继续与英特尔、英伟达、AMD、ARM等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 , 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
不得不做 , 也必须做 即便后续挑战诸多 , 但自研服务器芯片对于阿里云来说 , 不得不做 , 也必须做 。 涉足服务器自研芯片 , 更是阿里云“一云多芯”策略 , 以及“做深基础”既定战略的延伸与落地 。
随着上云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 不同企业的计算需求也正在变得多样化 。 一些云计算客户既想要英伟达、ARM芯片的AI推理能力 , 也想要x86芯片的安全计算能力 , 还希望云成本能进一步降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