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饮食( 二 )


江苏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 , 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 。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 。麻糍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 , 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 。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
徽合肥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 , 一天长一线” 。在安徽合肥 , 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 。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 。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
潮汕、闽南地区的汤圆
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 。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
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 , 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 , 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 。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 , 保留古风 。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 , 冠盖相贺 , 如元旦仪” 。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 。
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 , 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 , 半夜还会肚子饿 。
2、南瓜做的美食南瓜可以做成南瓜饼,可以做成南瓜粥,还可以做成南瓜八宝饭等 。南瓜,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现世界各地普遍栽培 , 明代传入中国,现中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 。
南瓜原产于南美洲,已有9千年的栽培史,哥伦布将其带回欧洲,以后被葡萄牙引种到日本、印尼、菲律宾等地 。
南瓜的优点非常明显,它产量大、易成活、营养丰富,荒年可以代粮,故又称“饭瓜”“米瓜” 。
南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黏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 。
3、达日县美食麦索儿、砖包城、青稞饼、蜜馓、酥油等 。
1、麦索儿:青海达日县民俗小吃 。将颗粒饱满、尚青未干的小麦或青稞,取穗拌盐水,入锅焖熟,搓皮簸净,或在案板上研搓为细条 , 或用小石磨、水磨磨为长条状 。可拌蒜末、拨熟油食用,别有风味 。还可做稀饭馓饭配料 。不研碎整粒而吃,称焜麦子或焜青稞 。
2、砖包城:风味面食 。外层为白面,内层为杂面的花卷 。将充分发酵的麦面、青稞面分层卷进清油或胡麻油,撒上香豆粉、红花等食用色素,叠卷一体再切成节,蒸熟即成 。也有不卷油不抹色素的 。同土筑砖砌的城墙,谓之砖包城 。
3、青稞饼:青稞饼是用青稞面调制烘烤而成的一种食物 。色泽金黄,香甜可口 。将青稞磨成面粉 , 后将青稞面粉加入发酵粉用水和好,放置三小时左右,等面团发酵后,再加入菜籽油和香豆沫,放入烤箱烤好,香喷喷的青稞饼就做好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