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愤青刺伤李鸿章,为清朝减少1亿两白银赔款,那么这个青年的结局如何?( 二 )


这次刺杀行动没有任何人指使,完全是小山凭借当时的报道,以及自己对于局势的理解,而产生的狂热且疯狂的举动 。他刺杀之时,随身携带了一份“毙奸书”,上面将战争的罪责,归于李鸿章一人 。而最根本的动机是,他认为,李鸿章此次前来议和,是为了阻扰高歌猛进的日本军队 。如果击毙李鸿章,必将使得日本军队一路推进,直接打进北京城 。
最后一点,才是小山的真正动机 。而这,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是受到当时日本社会普遍的狂热战争思维所影响 。
甚至于为了阻止议和,他还动过刺杀伊藤博文的心思 。伊藤博文在知悉遇刺事件后曾经叹息,刺客还不如杀了自己 。疯狂的小山看到伊藤这样的想法,跟自己不谋而合,竟然还心有戚戚焉,实属无知的狂徒 。

日本愤青刺伤李鸿章,为清朝减少1亿两白银赔款,那么这个青年的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小山丰太郎的结局小山丰太郎被送往山口地方裁判所接受审讯 。
裁判所所长鹤冈琢郎曾经多次受到伊藤博文的施压,要求判处小山死刑 。并且许诺,鹤冈可以得到退休后在宫内省的肥差 。可是鹤冈以司法独立为由,断然拒绝了伊藤博文的诱惑 。
小山被判处无期徒刑,在偏僻苦寒的北海道服刑 。
两年后,因为大赦被减刑为15年有期徒刑,1907年,小山假释出狱 。
小山出狱后,将狱中的经历写作《活地狱》一书,记载他服刑期间所受到的苦难 。书中序言里写道:
“我之罪,乃因思国家之真心深切也!”即便是出狱之后所写的回忆录,小山依然这么认为着 。
小山丰太郎最终死于1947年 。狂热的他在晚年之际,目睹了日军的溃败,目睹了国内生活因战争而变得困窘 。不知道他在晚年的时候,是否有一点对战争的反思 。
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不仅需要向对方赔偿白银2亿两,还需要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委实屈辱至极(在俄德法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将辽东归还给中国) 。不过在最初,日本勒索的白银数量是3亿两,但因为李鸿章遇刺事件的发酵,才被迫削减为2亿两 。而刺杀李鸿章的凶手,正是日本“爱国愤青”小山丰太郎 。那么,小山丰太郎为何要刺杀李鸿章?

日本愤青刺伤李鸿章,为清朝减少1亿两白银赔款,那么这个青年的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其实,小山丰太郎之所以刺杀李鸿章,跟甲午战争前后的形势密切相关 。原来,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造,日本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提升的同时,对外扩张的意图愈发明显,而衰败腐朽的清朝,便成了其意图侵略的对象 。在很多日本人看来,既然当年十余万满洲骑兵靠着冷兵器便能横扫中国大陆,那么拥有近代化武器、船坚炮利的日本,为何就不能取代清王朝,过一把中原主人的瘾?
正是在这种极度狂热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国内主张全面侵华的好战分子,呈几何增长态势,其中便包括小山丰太郎 。跟很多出身底层、没见过世面的“爱国愤青”不同,小山丰太郎出身地方门阀士族阶层,其父小山孝八郎曾担任群马县议员职务,在当地相当有身份 。作为家中长子的小山丰太郎,曾在著名的庆应义塾就读,可惜因为体弱多病,未能顺利完成毕业 。

日本愤青刺伤李鸿章,为清朝减少1亿两白银赔款,那么这个青年的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小山丰太郎被迫休学后,开始闯荡社会,由于屡遭世人的白眼,逐渐对现实产生不满和厌恶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小山加入右翼团体“神刀馆”,成了一名热衷于国事、鼓吹对外扩张的激进主义者 。甲午战争期间,随着日军在辽东战场上连战连捷,使得狂热国民们看到横扫大陆的希望 。此时,“打到北京,活捉清帝”便成了民众的口头禅,其中对此深信不疑的,便包括小山丰太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