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棉花

【野棉花】 【药名】野棉花 yě mián huā
【别名】野牡丹、土白头翁、打破碗花花 。
【英文名】Anemone vitifolia Buch.-Ham.
【来源】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 。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 。茎、叶柄、花柄均带白色,上生多数刚毛 。茎直立,叉状分枝 。基生叶簇生 , 有长柄;叶片圆或略呈不整五角形,4~5裂,边缘再浅分裂,并具圆齿,叶基部心脏形或耳形,上面绿色,有稀毛,下面灰白色,沿脉布毛较密,主脉掌状;茎生叶对生,叶柄短,叶片较基生叶小 。花单生于花枝分叉处,枝顶的花常2~4朵簇生;花柄下有叶状苞,苞叶形同茎生叶,但较?。换ū赋?,花芽下垂 , 开时直立;花被5,白色或淡红色,外面密生丝状白毛,内面无毛;雄蕊多数;雌蕊圆锥形或卵形,除柱头外,遍生白细毛,柱头长方形,倾斜,无毛 。瘦果多数,集成球状,密生白毛 。花期5~6月 。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林中、溪旁 。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等地 。
【采收加工】春季或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晒干 。
【药材性状】略呈圆柱状,常扭曲 , 全长10~25厘米,直径0.6~2厘米 。多已断折,表面棕色至紫棕色,粗糙,具纵向凹裂 , 间或可见支根痕,外皮有时脱落,露出呈裂片状的黄色木质部 。根头部略膨大,顶端附有残存的叶柄基部,密生白色绵毛 。质脆,易折断 , 断面皮部淡棕色,木质部黄色 , 射线色较深,导管部分十数个群束,作放射状排列 。根的中心部及射线部分常呈裂隙状 。气微,味苦 。
【性味归经】苦 , 寒 。有毒 。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杀虫、散瘀 。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 , 捣敷 。用治泻泄’、痢疾、黄疸、疟疾、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脚气肿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蜈蚣咬伤 。
【主要成分】根含毛茛苷 。
【使用禁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