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蛇床子 shechuangzi
【别名】野茴香、野胡萝卜子、蛇米、蛇珠、蛇粟、蛇床仁 。
【英文名】Cnidii Fructus 。
【药用部位】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 (L.) Cuss.的干燥成熟果实 。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80厘米 。茎直立,中空,多分枝,表面具棱,幼茎卧地似蛇状,随生长而立起 。2~3回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基部膨大呈叶鞘而抱茎 。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总苞片8~10,小总苞片9~10,线形,边缘有细毛 。花瓣5 , 白色倒卵形,先端凹而有向内折的狭窄小舌,无毛;雄蕊5枚 , 花丝长达2毫米;子房下位,花柱2枚,长1毫米,花柱基部圆锥形 。双悬果椭圆形略扁,灰黄色或黄褐色,有香气 , 成熟后分成两个,分果具5棱,果棱有窄翅,棱间凹入部有油管1个 , 接合面有油管2个 。花期4~7月 , 果期6~10月 。
【产地分布】生于田野、河边、路旁草地等潮湿地方 。主产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
【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 , 晒干 。
【药材性状】双悬果,椭圆形,长2~4毫米,直径约2毫米 。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 , 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 。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 。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 , 显油性 。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 。归肾经 。
【功效与作用】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 。属杀虫止痒药 , 也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 , 或研末撒、调敷 。用治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
【药理研究】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脏;降血压;性激素样作用;抗真菌,杀虫、滴虫及杀精;祛痰和平喘;局部麻醉;抗变态反应,抗诱变作用;延缓衰老;影响血浆前列腺胞素和内环核苷酸的代谢;抑制平滑肌收缩;防治骨质疏松;有镇静催眠等作用 。
【蛇床子】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蒎稀、异缬草酸龙脑酯、欧芹酚甲醚、二氢欧山芹醇、佛手柑内酯、蛇床子素、异茴芹素等 。另含台莰烯、异欧前胡素、哥伦比亚内酯、乙酸龙脑酯、柠檬烯,3-谷固醇等成分 。
【使用禁忌】阴虚火旺、湿热相火妄动及阳强、精不固者禁内服 。
【配伍药方】①治阳痿不起: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各等分 。上三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 。饮服三十丸,日三 。(《千金要方》)
②治妇人阴痒:蛇床子30克,白矾6克 。煎汤,频洗 。(《濒湖集简方》)
③治耳内湿疮:蛇床子、黄连各3克,轻粉0.3克 。为末 。吹之即愈 。(《仙拈集》三妙散)
④治牙痛:蛇床子,不拘多少 , 煎水热 。含嗽之,即止 。(《古今医鉴》漱牙止痛方)
⑤治脱肛:蛇床子、甘草各30克 。上为末 。热汤调服3克,日进三服 。(《普济方》蛇床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