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中药名】海藻 haizao
【海藻】 【别名】海根菜、鹿角尖、大蒿子、海藻菜、乌菜、海带花 。
【英文名】Sargassum
【药用部位】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C.Ag.或羊栖菜Sargassumfusiforme(Harv.) Setch.的藻体 。前者称“大叶海藻”,后者称“小叶海藻” 。(右图为小叶海藻)
【植物形态】海蒿子:多年生褐藻,褐色 。固着器盘状 。主干圆柱形,单生,小枝互生凋落后于主干上残留圆锥形迹 。单叶,互生,叶形变化甚大,初生叶倒卵形、披针形,全缘 , 具中肋;次生叶较狭?。?线形至披针形,中肋不明显 。小枝末端常有气囊,圆球形,生殖托单生或成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 。羊栖菜:固着器假根状 。叶状突起长棒状,先端盾形,有时膨大,中空成气泡;气囊纺锤形 。
【产地分布】均生于低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 。主产山东、辽宁等地 。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捞,去净杂质,洗净,晒干 。
【药材性状】大叶海藻:卷曲皱缩 , 黑棕色,有的被有白霜,长30~60厘米 。主干呈圆柱形,具圆锥状突起 。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 , 具短小的刺状突起 。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 , 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 。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 , 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软后膨胀,肉质肥厚 , 粘滑 。气腥,味微咸 。小叶海藻:较?。?长15~40厘米 。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 。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 。气囊腋生 , 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 。质较硬 。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咸 。归肝经、胃经、肾经 。
【功效与作用】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 。水煎服,或浸酒和入丸散 。用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
【药理研究】能影响甲状腺功能,有缩肝脾、抑菌作用;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具有肝素样抗血凝作用;有降血脂作用,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 , 并减轻动脉硬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尚具有抗肿瘤及抗感染等作用 。
【化学成分】含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灰分、脂肪、粘液质、果糖、岩藻糖、褐藻淀粉(即海带淀粉)、马尾藻多糖等成分 。此外,提取出一种抗凝血成分 , 作用类似肝素 。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不宜与甘草同用 。
【配伍药方】①治瘿瘤:海藻(洗去咸汁)240克,贝母60克,土瓜根0.6克,小麦面(炒)0.6克 。上四味作散 。酒服方寸匕,日三 。(《外台》崔氏海藻散)
②治肉瘿、石瘿: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独活、甘草各3克,海带1.5克 。水煎服 。(《外科正宗》海藻玉壶汤)
③治肝经瘿瘤:海藻、昆布各60克,小麦120克(醋煮炒干),龙胆草60克 。上为末 。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 临卧白汤送下,并噙化咽之 。(《证治准绳》海藻软坚丸)
④治疝气:海藻、昆布各15克,小茴香30克 。水煎服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⑤治肾炎蛋白尿:海藻、蝉衣、昆布各适量 。水煎服 。(《浙江药用植物志》)
⑥治身上生赘肉:海藻为末敷 , 仍煎海藻酒服之 , 则去 。(《普济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