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熟地黄 shudihuang
【别名】熟地 。
【英文名】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 。
【药用部位】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g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 。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 高10~70厘米 。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 。根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 。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生数枝 。基生叶成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渐窄,下延成长叶柄,叶面多皱 , 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茎生叶较小 。花茎直立,被毛 , 于茎上部呈总状花序;苞片叶状,发达或退化;花萼钟状,先端5裂 , 裂片三角形 , 被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脉10条;花冠宽筒状,稍弯曲,外面暗紫色,里面杂以黄色 , 有明显紫纹,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强 , 花药基部叉开;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变1室,花柱1,柱头膨大 。蒴果卵形或长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 , 外为宿存花萼所包 。种子多数 。花期4~5月,果期5~6月 。
【产地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温县、博爱、孟县等地产量大,质量佳 。
【采收加工】(1)取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每100千克生地黄,用黄酒20~30千克 。(酒炖法:取待炮炙品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 , 加入酒,置适宜的容器中,密闭,隔水或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酒完全被吸尽时 , 放凉 , 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一般每100千克待炮炙品,用酒20~30千克 。)
(2)取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 , 干燥,即得 。(蒸法:取待炮炙品,大小分档,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 加清水或液体辅料拌匀、润透,置适宜的蒸制容器内,用蒸汽加热至规定程度,取出,稍晾 , 拌回蒸液,再晾至六成千 , 切片或段,干燥 。)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 。质柔软而带韧性 , 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气微,味甜 。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 。归肝经、肾经 。
【熟地黄】 【功效与作用】补血滋阴 , 益精填髓 。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血药 。
【临床应用】内服:用量10~3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
【药理研究】关于熟地黄和生地黄对血管内血栓形成综合征作用的药效比较表明:中国产的猪胆状的粗熟地能够强烈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 。而熟地抗凝血酶的作用较弱 。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法通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作用探讨对纤溶系统的活化作用 , 发现熟地具有活化作用 , 而生地无此作用 。亦有报告认为 , 地黄炒炭前后均有止血作用,且地黄制炭后止血作用并未增强 。对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液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
【化学成分】各种熟地黄的水及醇提取物较生、干地黄多,但各种方法炮制的熟地黄,水或醇提取物相差不大 。干地黄中的特有的环烯醚萜及环烯醚萜甙,而熟地中几乎没有 。熟地黄中含葡萄糖8.57%,较鲜地黄中含量(1.56%)为高,提示熟地经炮制后,部分多糖转化为单糖 。在干地黄和熟地黄的炮制过程中,甙类成分亦有不同程度的分解,其中以单糖甙分解最多,其次是双糖甙,而三糖甙的地黄宁甙 D(Rehmannioside D)几乎不分解,熟地黄除梓醇(Catalpol)分解不及干地黄外,两者的差异不明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