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芯片十年龙虎斗( 二 )
掌握了switch和LNA的核心know-how , 卓胜微乘胜追击 , 先后进入小米、vivo、华为和oppo的供应链 。 安卓阵营的主要玩家 , 撑起了卓胜微在射频芯片的国际地位 。

文章图片
图3/4
但是 , 当卓胜微在switch领域做到全球第五 , 再想前进一个位次 , 就是老牌的国际射频大厂 , 而做PA , 那时竞争已经太惨烈 。 因此 , 在2019年上市时 , 卓胜微明智的选择了用募投资金去做滤波器、射频模组和工厂 , 其后的一轮定增也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布局 。
总的来说 , 卓胜微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 起到了射频芯片领头羊的角色 , 开局很难 , 但一路升级打怪 , 由低往高打 , 创造了芯片工业史上少有的奇迹 , 总能令人刮目相看 。 不过 , 要继续往上走 , 就还有很难的仗要打 。
红海竞争的囚徒困境
2019年 , 当卓胜微上市的时候 , 中国的PA行业终于角逐出了一个被联发科选定的参与者:唯捷创芯 。
说到唯捷创芯 , 就不得不提颇具传奇色彩的创始人荣秀丽 。 她2002年创办天宇手机 , 5年间将其打造为国产手机第一品牌 , 一时风头无两 。 但好景不长 , 天语很快被智能机的一众玩家击溃 。 手机是越来越难搞了 , 但荣秀丽嗅到了另一个机遇——射频芯片 , 于是在2010年成立唯捷创芯 , 扎进了当时中国的PA芯片设计大潮里 。
凭借继承自老牌射频芯片大厂RFMD的研发人员 , 以及灵敏的商业嗅觉 , 唯捷创芯在国产PA中一马当先 , 带着头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竞争对手络达打起了价格战 。 两方你来我往 , 都是做亏本买卖 , 最后络达的股东——手机SoC芯片厂商联发科受不了 , 决定终结这场战争 。 2019年4月 , 联发科战略投资唯捷创芯并成为大股东 , 同时解散络达旗下PA部门 。
联发科这一举动 , 基本宣告了唯捷创芯在PA市场中的胜利 。 对于联发科这种大芯片公司来说 , 市场较小、但仍需大量投入的周边芯片 , 如射频芯片等 , 投入产出比低 , 对巨头们来说 , 自研并不划算 。 所以 , 一般的玩法 , 是像养蛊一样培植一批小公司 , 死了就死了 , 胜出的吃一点肉 , 用这种办法 , 能够筛选出最有竞争力的公司 , 享受赢家通吃的红利 。 借着在大陆手机公司极强的号召力 , 联发科又为唯捷创芯招来华米OV这四家整机厂的投资 , 从而实现与其供应链的强绑定 。
虽说如此 , 唯捷创芯的主营业务——4G PA的毛利率却只有20%左右 , 远低于卓胜微switch和LNA的50% 。
技术难度与毛利率竟然反着来 , 这背后有三个原因:
一 , 对代工端和封测端没有议价权 。 作为Fabless公司 , 唯捷创芯产品的原料成本劣势不可避免地被攥在了晶圆代工厂的手里 , PA用GaAs(砷化镓)工艺 , 晶圆主要从中国台湾地区厂商稳懋采购 , 占了总采购成本的四分之一以上 , 而且GaAs不具有硅基的优势 , 成本一时半会降不下来 。 同时 , 大陆PA的封测供应商集中在长电、苏州日月新等少数厂家 。 对于制造、封测两个大头 , 唯捷的议价能力差 。
二 , PA模组化意味着射频采购短板 。 在手机小型化、轻薄化的趋势下 , 主机厂更愿意在中高端产品中采用高集成度模组 , 最好是集成了滤波器 , 但滤波器偏偏研发难度最大 , 唯捷创芯的核心优势不在于此 , 因而只能外部采购 , 如此便要受制于人 。
三 , 国产PA厂商已有六七家之多 , 价格战停不下来 。
为了突破毛利率困境 , 唯捷创芯有两个举措:
一 , 往5G高端产品做 。 2021年上半年 , 唯捷创芯5G PA模组占总营收的比重 , 从去年的10%提升到了25% , 5G PA模组毛利率超过40% , 是成熟产品4G PA模组的近两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