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不少华为前员工离开华为之后 , 往往难以复现当年的成就 , 除去尚未上市的乐视手机 , 无论是雷鸟还是鼎桥 , 都未在市场上掀起足够大的风浪 。
IoT业务难拯救消费者业务 随着手机业务大幅缩水 , 2021年上半年 , 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1357亿元 , 相比2020年上半年的2558亿元 , 同比暴跌46.9% 。
华为自有品牌方面从早先就有的耳机、智慧屏、智能音箱等产品 , 今年又增加了显示器、打印机、鼠标、键盘等 , 开始进军智慧办公领域 , 通过国内拥有较为成熟的产业链 , 通过鸿蒙OS的微内核架构 , 可以快速接入华为生态体系 , 再通过华为品牌的号召力 , 溢价获得利润 。
在生态链产品上 , 华为也加大与生态伙伴的合作范围 , 从传统的智能家居产品 , 还扩展到了一些生活方面的选品 , 在华为商城官网的“全球甄选”页面 , 速途网发现其中多为咖啡、茶叶、干果、酒类等产品 , 甚至可以还有五粮液等产品 , 大有向“百货商场”的模式转变 。
文章图片
然而 , 华为在生态商品上的扩张 , 压力却转嫁给了经销商 。 速途网了解到 , 一些地方的经销商 , 还在进货时也收到了打包进货智慧屏、电动牙刷、茶叶等“华为智选”产品的要求 。 这些经销商向速途网表示 , 如果不进货这些产品 , 那么将失去提供Mate、P系列等热销手机的资格 , 让门店的经营遭遇困难 。
嘴上不造车 , 身体却很诚实 说到“华为智选”中的最贵的产品 , 可能便是在汽车赛道上的——赛力斯SF5 。
文章图片
今年4月 , 赛力斯SF5的“华为智选”正式发布 , 搭载HUAWEI 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HUAWEI HiCar智慧互联系统 , 并在华为商城正式上架 。 据了解 , 赛力斯SF5的生产企业全称为金康赛力斯 , 是小康集团全资子公司金康新能源旗下的汽车品牌 。
纵使有“华为”品牌巨大的影响力做背书 , 但用户对于相对于陌生的赛力斯SF5购买仍然谨慎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的上市三个月累计销量为1246辆 , 其中6月销量仅为498辆 。
一时间 , 行业对于华为“造车”的传闻在网络中讨论得沸沸扬扬 , 然而就华为而言 , 对于“坚持不造车”似乎有着自己的理解 。
在今年9月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 , 在谈及造车一事时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 , 而是聚焦ICT技术 , 帮助车企造好车 。 ”并透露 , 余承东曾经就想造车 , “但对于华为高层团队而言 , 很清楚在求生阶段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
徐直军还提到:“不同公司各有各的选择 。 “有几个造车的挣了多少钱了 , 不造车的挣钱反而更多 。 未来汽车品牌能生存多少 , 还有几个能存在 , 还是未知 。 越是人人都造车的时候 , 越要冷静 。 ”
这意味着 , “不造车 , 专注于ICT”的华为 , 表面上因为是缺乏造车能力的“量力而为” , 但从深层次的角度而言 , 不仅可以让华为通过避免与汽车市场老将与新秀的正面竞争 , 规避造车带来的风险 , 同时还可以通过ICT上游供应商的身份 , 攫取汽车行业的核心利润 。
而如今复盘国内新能源车市场 , 确实也面临着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 , 但小而散的状况 , 部分企业因资金困难开始出现破产清算 。 工信部曾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高 , 所以资源应该尽可能市场化集中 , 避免分散 , 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