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排名中的外资“面孔”( 二 )


资生堂将研发中心设立在东方美谷 , 更多是考虑到产业链的布局 。 “一方面 , 东方美谷在政策上给了企业诸多的扶持 。 另一方面 , 东方美谷还拥有不少原料企业、科研机构 , 通过与它们之间的合作 , 也能够帮助资生堂去完成之前没有办法实现的一些效果及使用感 。 ”资生堂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田村昌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解释道 。
他透露 , 化妆品领域的研发 , 可分为开发和研究两个层面去推进 。 产品开发是站在消费者角度 , 知道他们想什么然后去做产品 。 而研究则需要着眼于从原材料出发 , 去深入进行科技化的创新 。 “比如浦东的研发中心处于人群比较集中的位置 , 便于我们接近消费者 , 奉贤区则拥有美妆上下游企业及科研机构 , 就便于交流研究 。 ”
消费加速线上化
受疫情的影响 , 出境游熔断 , 进口消费加速线上化 , 不断升级的新消费需求已经涌现 。 抓住中国市场机会 , 对全球品牌来说至关重要 。 作为新兴贸易业态 , 跨境电商在疫情期间进出口贸易额出现不降反升迹象 , 成为稳外贸重要力量 。
2020年以来 , 不少外资企业开始积极拓展线上业务 , 跨境电商作为新业态 , 实现了飞速发展 , 过去一年 , 仅在天猫国际就有超过一万款新品首发 。 截至10月底 , 天猫国际进口新品牌入驻数量同比增长超120% 。 11月12日零点 , 天猫“双11”总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元 , 京东“双11”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 。
与此同时 , 今年参加天猫“双11”的商家数量已增长至29万 , 创下历史新高 。 为赶上“双11”这班车 , 全球日化快消大集团如宝洁、欧莱雅、雅诗兰黛、赛诺菲等集体上新 , 近1万款个护新品首次参加天猫“双11” 。
发力线上销售 , 对任何一个消费品牌来说都至关重要 。 存量时代 , 品牌借线上渠道布局一线之外的城市 , 触及更多的消费者 。 天猫数据显示 , 在本次双“双11”中, 高居美妆和美容护肤品类销售额前十名的 , 大多数是国际品牌 , 仅有薇诺娜作为国产品牌入围 。 在彩妆品类 , 国产品牌完美日记和花西子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六 , 其余均为国际品牌 。
“把旗下品牌送到中国 , 首先希望通过电商渠道线上的方式、数字化的方式 , 和消费者触达 。 除此之外 , 还有线上数据可积累 , 以及更多的一手资料反馈 。 ”薛薇说 。
此外 , 对于并没有在三四线城市开设线下渠道的高端品牌来说 , 线上更是重要的触达用户的机会 , “小镇青年”的消费力不容小觑 。 天猫数据显示 , “双11”正式开卖前三天 , 来自全国近400个城市的消费者在天猫奢品下单购买了奢侈品 , 其中 , 三线以下新兴城市线上奢侈品销售增长尤为明显 。 包括内蒙古海拉尔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南省五指山市和黑龙江省鹤岗市等在内 , 超30个三线以下城市销售增速超过100%。
分析人士认为 , 中国依然是全球具有潜力的化妆品消费市场 , 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本土品牌将加大投入 , 不断下沉到各级城市的消费市场以及各个化妆品消费群体当中 。
未来 , 化妆品电商行业依然处于红利期 , 市场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 年复合增长率为40.3%左右 , 预估到2026年 , 中国美妆电商行业交易规模将超过1400亿元 。
(本报采访人员易佳颖对此文亦有贡献)
【“双11”排名中的外资“面孔”】(作者:陶力 , 王雨琪 编辑:李清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