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排名中的外资“面孔”


_原题是:“双11”排名中的外资“面孔”
走到第13年的“双11”在上周落下帷幕 。 尽管平台增幅相较往年有所放缓 , 但品牌商家的战况也是有喜有忧 。
11月15日 , 资生堂中国发布的数据透露 , “双11”期间该公司天猫平台销售额增长近40% , 旗下资生堂品牌销售额超过10亿元 , CPB品牌销售额超过5亿元 , 另外多个品牌销售额过亿元 。
这其中 , 直播功不可没 。 仅淘宝两大头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娅 , 就分别在单日创造了106.53亿和82.52亿的成绩 。 从选品上看 , 李佳琦带货商品中化妆品品类约占70% , 薇娅相比之下稍少 , 但也超过了50% 。 另外 , 以李佳琦直播间为例 , 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比例约为1:3.2 。
尽管国潮崛起成为风潮 , 但国际品牌仍然占据多个细分领域的主流份额 , 且仍在加码中国市场 。 在刚刚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 , 多家国际品牌负责人表明态度和未来规划 。
“中国市场是我们的聚焦区域之一 , 我们期待利用天猫创新中心的数字化手段和工具 , 更多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 发现细分市场和赛道的一些机会 。 另外 , 希望加大创新 , 在整个产业链去创造、引领一些趋势 。 ”拜尔斯道夫集团东北亚董事总经理薛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中国创新中心的作用是为了贴近中国市场和需求 , 将科研实力转化成中国用户需要的产品 。
在向中国市场进军的过程中 , 加码研发创新、借助线上渠道冲量、同时向下沉市场布局 , 成为国际品牌的共识和新常态 。
本土化创新提速
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 , 上周结束的第四届进博会 , 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开放性和吸引力 。 主办方数据显示 , 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超八成以上 , 全球十大化妆品品牌也在此集中亮相 。
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 就在10月27日 , 资生堂东方美谷研发中心在上海奉贤区揭幕 。 这是继北京、上海浦东的研发中心后 , 资生堂在中国设立的第三家研发中心 。
截至目前 , 资生堂已在全球布局了八家研发中心 , 分别位于法国、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 。 这当中 , 中国已成为资生堂拥有研发中心最多的国家 。
“我们进入中国市场40年了 , 中国也成为了资生堂集团最大的海外市场 。 ”资生堂中国CEO藤原宪太郎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东方适用性 , 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 未来的研发中心 , 将进一步强化在华研发并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创新能力 , 积极探索食品、保健品等化妆品以外美容领域的发展机会 。
资生堂集团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 , 中国业务线上、线下均实现强劲增长 , 比去年同期增长44.1% , 达86.287亿元 。
无独有偶 , 除了加大本土研发外 , 外资企业也在不断同步全球创新能力 。 作为首次参与进博会的德国拜尔斯道夫集团 , 该公司旗下的妮维雅品牌 , 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和在本土生产的产品已经接近全部产品的90% 。 通过与电商线上业务的数据打通 , 也进一步助力了外资企业的本土研发 。 通过消费者数据的评价反馈 , 品牌方可以及时更新 , 从而打造更多针对亚洲人的产品 。
“今年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 , 但是其实我们从1984年进入中国 , 开始技术支持上海日化二厂 , 1994年成立中外合资企业 , 近些年来 , 我们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决策 , 在2019年成立了东北亚(区) , 直接汇报给集团总部 , 让决策更加快一些 。 去年我们又建立了创新中心 , 很多产品经历了从零到一打造的过程 。 ”薛薇坦言 , 希望未来在中国研发的产品能走出亚洲甚至销售到全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