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二 )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B站供图
此外 , B站发布的21部作品中 , 还包括一批垂类题材的新作品 , 例如聚焦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的《舞台上的中国》;以2020年新冠疫情为背景、探讨人类命运的《人生第二次》;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众神之地》等 。
为什么1.3亿人在B站看纪录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求知识类内容
《人生一串》的成功出圈让B站上的纪录片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 但让B站真正对纪录片重视起来 , 则是2016年在B站走红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 当时 , 不少人惊讶 , 小众冷门的纪录片 , 在B站上却成了年轻人的“宠儿” 。
如今 , 短短几年时间 , 截至今年9月 , B站已经累计上线了3000多部纪录片 , 出品106部纪录片 。
事实上 , B站对纪录片的青睐和持续加码 , 并非心血来潮 。 早在2018年Q3财报会议中 , 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就曾表示:“从今年(2018年)第三季度来看 , 付费会员主要是为我们的动画片和纪录片付费 。 对这两方面 , 我们接下来会持续加强 。 ”
观看纪录片的用户规模庞大 , 需求旺盛 , 是B站持续加码押注纪录片的原因之一 。 现场公布的一组数据同样给出了印证:过去一年B站纪录片累计观看人数1.3亿 , 累计观看时长2.5亿小时 。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2020中国纪录片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 纪录片的主流消费人群 , 普遍具有高学历、城市化、高收入的特点 。 ”李旎观察到 。
在她看来 , 在B站2.4亿月活跃用户中 , 78%都是Z世代的年轻人 。 这些年轻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 尊重知识、注重精神世界 , 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 。 “这些都很契合纪录片主流人群的特点 , 他们将成为纪录片的核心消费群体 。 ”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B站供图
一直以来 , 纪录片对于视频平台而言并非新鲜事情 。 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在纪录片上均早早有所布局 。 不过 , 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升级 , 年轻人进入互联网的内容诉求正在发生改变 。
对于B站而言 , 在年轻一代追求泛知识潮流的趋势下 , 作为泛知识头部内容的纪录片有望成为留住年轻人的重要“抓手” 。
“B站是一个学习网站 。 ”看似是用户对B站的调侃 , 但却真实反映出年轻一代人对高知识属性内容的强烈需求 。 数据显示 , 过去一年 , 有1.83亿用户在B站学习 , 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近4.5倍 。 在B站 , 知识内容已经占PUGV视频总播放量的49% 。 截至今年6月 , 科普类内容同比增长达到1994% 。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李旎强调:“以前年轻人上网的主要内容诉求就是娱乐 。 而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生活的整体数字化 , 获取知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 , 开始成为他们新的主要诉求 。 ”
采访人员|温梦华 编辑 |董兴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