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今天的发布会 , 只有纪录片吗?”站在B站首届纪录片发布会的台上 , 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提到 , 刚刚在台下 , 被不少人这样问 。
从现场内容和一组组数据来看 , 这个疑问不难得到答案:无论是B站公布的今年末至2022年全年即将上线的21部纪录片新作;还是发起的“暗室灯计划” , 挖掘扶持纪录片人才与内容 , 似乎都只与纪录片有关 。
但1.3亿人在B站看纪录片的背后 , 似乎又远不止纪录片 。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 图片来源:B站供图
随着Z世代消费升级 , 年轻人进入互联网的内容诉求正在发生改变 。 对于B站而言 , 在年轻一代追求泛知识潮流的趋势下 , 作为泛知识头部内容的纪录片或许正在成为留住年轻人的重要“抓手” 。
数据显示 , 过去一年 , 有1.83亿用户在B站学习 , 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近4.5倍 。 截至2021年6月 , B站知识内容中的科学科普类内容同比增长达到了1994% 。
诚如李旎所说 , 以纪录片为头部内容的学习和知识视频从B站兴起 , “意味着Z世代正在推动互联网内容从娱乐化走向知识化” 。
21部纪录片来袭 刘慈欣带你解锁科幻宇宙
“未来总有一天 , 一位科学家将与外星人对话;另一位科学家 , 将发现星际航行的秘密……也许那位科学家 , 就是你 。 ”
当科幻作家刘慈欣说出这段旁白时 , 网友们一排排“欢迎大刘”“来了来了”“打卡”的弹幕也瞬间刷屏 。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这是B站科学纪录片《未来奥德赛》首发预告时的场景 , 也是B站即将上线的21部纪录片中 , 备受网友们期待的一部 。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B站供图
之所以备受关注 , 是因为这部天文题材科普片将由B站联合BBC Studios推出 , 并以科幻作家刘慈欣为主线人物 , 与全球最具前瞻性的科学家 , 一起探索科幻作品中的情节 。
谈起BBC出品的纪录片 , 大多数人都能如数家珍 , 从《地球脉动1.2》到《蓝色星球1.2》 , 从《荒野间谍》到《人类星球》 , 它们在豆瓣上几乎都取得了接近满分的高评价 。
现场 , BBC Studios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丁可坦言:“这部作品对于BBC科学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这是BBC科学部在中国市场获得的首个全资委托项目 。 ”
不过 , 相比美食、传统文化等轻松向的纪录片 , 科学纪录片往往因高门槛而曲高和寡 。 对此 , 哔哩哔哩纪录片制作中心制片人张博笑称 , 这可谓是“灵魂拷问” 。
在他看来 , 科学纪录片不像美食类的纪录片 , 可以边吃饭边看 , 未来科技题材的纪录片 , 稍微一走神 , 就跟不上了 , 有时候还需要暂停去搜索相关的知识点 。 “B站也在努力通过大家感兴趣的科学人物、互动性社交属性更强的知识点来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 ”
《未来奥德赛》之外 , 曾火爆全网的系列IP作品《人生一串》《但是还有书籍》也公布了续集 。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在B站出圈?5年后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B站供图
《人生一串》前两季分别获得了1亿、1.2亿的超高播放量 , 稳居B站纪录片榜第一名 。 如今 , 阔别两年 , 随着第三季的正式回归 , 节目预告片已经获得969万的播放量 , 不少网友催更“等它开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