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春季容易得哪些传染病( 二 )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麻疹病毒 。
处理:及时带孩子就医 。预防上一定要杜绝孩子跟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 。如果孩子患麻疹,一定要隔离 。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如果并发肺炎的患儿,延长隔离至出疹后的10天 。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检疫观察21天 。年幼体弱的患病的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 。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 。
如果孩子发热来势凶猛,头痛剧烈、神志欠清、身上有瘀斑瘀点,那要马上就医治疗 。
症状:潜伏期一般2-3天,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症状为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多数无明显症状,随后病菌进入脑脊液后,高热寒战、体温可达40℃、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
传播途径:多数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 。全年均可患病,但12月到次年3-4月为多发季节 。
处理: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 。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预防上,在流行季节,少带孩子去公共场合 。有阳光的时候,多晒衣服、晒被褥、带孩子晒太阳、开窗通风换气 。
7、猩红热
病原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要抗生素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先发热,第二天发生全身红疹,摁之可褪色,舌红如草莓 。“环口苍白圈”,嘴唇一周皮肤发白,那就很可能是猩红热,马上带孩子去医院 。
症状:
1、疹前期:24小时内,突发高热,体温在39℃以上,出现咽喉红肿疼痛或腐烂 。
2、出疹期:发热数小时至1天出疹,出疹时高热,皮肤弥漫潮红,于颈、胸、躯干、四肢依次出现,1-2天遍布全身,呈弥漫性密集红斑,在肘弯、腋窝、腹股沟处皮疹更密集,形成明显线状;两颊及前额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特征性“环口苍白圈” 。舌苔剥脱,舌质红绛,舌乳头肥大如刺,称为草莓舌 。
3、恢复期:皮疹持续2-4天后依次开始消退,按出疹顺序3-5天消退,重者可持续1周,疹退后有片状脱皮,无色素沉着 。
中医认为,腥红热是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郁而化热、化火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亦可通过食物、玩具、衣物等物品间接转播 。
处理: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就医,及时隔离 。应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链球菌阴性时解除隔离 。
对于已感染患儿,家长要加强对其口腔护理,可用淡盐水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漱口 。孩子皮肤会很痒,要防止抓破皮肤 。还可常见到身上皮肤有脱屑和脱皮的现象,
尤其是手指和脚趾可有大片脱皮,此时要防止孩子撕扯皮肤 。
8、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病原体:腮腺炎病毒(抗生素无效)
如果孩子发热后出现腮部肿胀疼痛,先一侧,后对侧,以耳垂为中心漫肿,那就要警惕腮腺炎 。
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病初可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病的孩子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疼痛,咀嚼时更痛 。严重的有可能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肾炎及睾丸炎等 。合并脑膜炎可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项强直,少数可有昏迷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
处理:及时就医隔离,至消肿为止 。有接触史的应检疫3周 。预防上,要减少孩子接触腮腺炎病人,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