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怪现象:价格越来越贵玩家却不赚钱
作者: 刘晓洁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共享充电宝服务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0年至2028年以36.9%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增长 。]
2021年 , 共享充电宝行业走入变局 。 头部企业表现抢眼 , 怪兽充电登陆美股市场、街电和搜电合并为竹芒科技、小电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共享充电宝服务加速市场渗透 。 公开资料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小电科技已拥有超过71万个点位 , 已投放近600万个充电宝 , 竹芒科技今年的在线商铺点位则合计已突破100万 。
与此同时 , 共享充电宝企业正陷入一场内耗战 , 为了挤掉竞争对手、占领优质商户 , 这些企业以高分成和高入场费换取扩张空间 , 但由于点位大规模扩张 , 商户的流量和利润被摊薄 , 部分合作商户表示盈利情况并不理想 。 另一方面 , 消费者正在为这一变化买单 , 充电宝的租赁费用一路上涨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中国共享充电宝服务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0年至2028年以36.9%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增长 , 并于2028年达到1061亿元的总市场规模 。 到底是千亿生意 , 还是增收不增利的僵局?共享充电宝行业谜团待解 。
商户分成不低可赚不到钱
“想把它撤了 , 挣不了几个钱 。 ”在被问到共享充电宝收益如何时 , 商户老板邢玮向采访人员抱怨 。
“我这儿人流量是很不错的 , 所以之前一朋友就劝我在门口放一台共享充电宝(柜机) , 说一个月可以拿300到500块的收益 , 我就安装了 。 ”邢玮在上海中心城区开了一家社区服务店 , 门店位于街边 , 属于人来人往的交通枢纽 。
令邢玮失望的是 , 从安装到现在 , 共享充电宝带给他的收益没一个月超过200元 , 大都在100元上下浮动 , “最多的一个月是190块 , 最低的是第一个月 , 才52块 , ”邢玮表示 , “就这点收益 , 不如不装 。 ”一方面占用店铺门口的空间 , 另一方面每天还需要拔电和插电 , 邢玮觉得很麻烦 。
采访人员实地走访发现 , 诸如邢玮这样想退出的商户不在少数 。
共享充电宝企业给商户的分成并不低 , 通常至少在五成以上 。 但随着点位扩张 , 竞争者众 , 部分商户分得的人流减少 , 越来越少的收益让他们萌生退意 。
一年前 , 某二手平台上卖共享充电宝的还是消费者居多——因忘记归还 , 消费者不得不以99元的价格买断充电宝 , 转而在平台上卖二手 。
但如今上二手平台搜索会发现 , 搜索结果多了些批量卖共享充电宝的卖家 。 据卖家所述 , 这些被售卖的充电宝大都是从店铺渠道退回的 , 非全新 。
按照不同的成色 , 二手共享充电宝价格多在10~30元之间浮动 , 尤其以10~18元包邮的定价居多 。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史慧伦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共享充电宝行业以覆盖率为王 。 ”对于商户来说 , 周围的点位越少对自己越有利 , 但对于企业来说 , 赢得更多点位就是赢得更多客流 。
靠着直营+代理的模式 , 共享充电宝品牌还在继续扩充自己的点位 , 向着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 。 但随着点位增多 , 也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 。
公开数据显示 , 2020年 , 怪兽充电单个点位平均营收为4231元/年 , 而这已经是行业内较好的收入数据 。
【共享充电宝怪现象:价格越来越贵玩家却不赚钱】企业为谁“打工” ?
虽然部分商户并不挣钱 , 但业内一直有个说法 , 共享充电宝企业是在为商户“打工” 。
充电宝的租金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主要营收来源 , 但租金以佣金的方式大都分到了商户的荷包 。 在佣金之外 , 针对部分优质点位 , 企业还得支付入场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