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大与贵港覃塘蒙公民中携手——
深挖本土资源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本报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陈寿强
走进广西贵港覃塘区蒙公镇民族初级中学,仿佛来到一个少数民族博物馆 。“我们学校里有民族书屋、民族屏风、文化长廊,还有‘那博物馆’ 。”说起学校的民族特色,学生韦墨如数家珍 。
目前,该校的“那博物馆”共收集和展出当地壮族生产生活用具、古壮字手抄本等实物与文献资料近1800件,民族体育活动场配置了大量的民族体育器材,为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蒙公民中原名蒙公二中,早在1993年建校之初就开始了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探索 。2003年5月,该校改为现名后,在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缺乏理论引领、内容单薄、形式单一等问题 。
“我们急需获得外界的帮助和指导,突破一系列瓶颈问题 。”该校副校长胡榜航说 。当时,胡榜航与同事们因外出培训机缘,与南宁一些高校的学者往来渐多,便邀请他们到校调研指导 。于是,南宁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与蒙公民中开始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探索实践 。
“从时间跨度来看,我们接续合作的项目历经了28年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卢锦珍说,前10年在探索反思,中间两年着手方案构建,后面进行了16年的实践检验,最终找到了一条在乡村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可行之路 。
【给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南宁师大项目组提出的重要理念 。
在高校团队的指导下,蒙公民中着力开展“六个一”民族特色建设,即创建一个珍藏民族文物的“那博物馆”、建一条宣传民族知识的民族文化长廊、设计一个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校徽、开一间供师生课余阅读的民族书屋、建一个供师生训练和展示体育风采的民族体育活动场、建一个彰显民族团结精神的同心文化广场 。
南宁师大项目组还指导蒙公民中认真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 。该校与民间艺人共同整理了《朱卖臣》《弄假成真》等63部脍炙人口的壮戏剧本及80首推陈出新的壮族山歌,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建设与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在项目组专家的指导下,蒙公民中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利用本土资源,建设学科融合课程、场馆课程、活动课程和社团课程 。除了常规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学校还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并使之常态化 。
“通过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合机制,蒙公民中实现了特色发展 。”卢锦珍说 。
- 西红柿什么时间打顶好,如何进行打顶? 盆栽西红柿什么时候打顶
- 送孕妇什么礼物合适 送给孕妇啥礼物好
- 婚姻期间父母给子女买房 婚后父母给子女买房房子怎么判
- 10年奔走为小舅子申述花59万!出狱后,给姐夫5万辛苦费。姐夫说太少,你如何看待?
- 你们有没有见过小学谈恋爱的?
-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家长该如何引导处理?如何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 如何帮小学生保持记周记的热情?
- 孩子2岁半离婚后一般判给谁 宝宝2岁半离婚会判给哪方
- 给电瓶充电电瓶发烫正常吗 电瓶充电电瓶充电发热正常吗?
- 司机出车祸死了有赔偿么 出车祸致人死亡肇事司机给如何赔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