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采莲曲》描写的是采莲姑娘的什么品质?( 三 )


比如,他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再看《青楼怨》: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
你看,他笔下的贵妇人,可爱、漂亮、有修养,本应有很幸福的家庭生活,可是在春天里,她们都愁苦、孤单,只有望春思人,因为夫君远征了 。王昌龄是个仁者,他是反战的,这闺怨诗的背后,深意存焉 。
再读读他的宫怨诗,《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
再来一首,《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宫中的妃嫔,在纸醉金迷的物质掩盖下,失宠、妒忌、寂寞,恰如笼中鸟 。你看,这些诗,都用思深婉,刻画女性心理细致入微,把深宫之火一炉一炉地端了出来,表达对皇权的控诉,对宫女的同情 。
这样的王昌龄,能不招女子喜爱吗?
绍兴快阁荷塘
04
满含喜悦,与绍兴姑娘偷着乐
深受女子喜欢的王昌龄,也曾经在当时的越地,与姑娘们打成一片,偷偷地过了一段放怀畅达的好日子,每一天都充满着自由、美满与幸福,简直是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 。只是,这美好,太过短暂 。
世界模特小姐在绍兴安昌古镇,是不是又现盛唐气象 。柯小微摄
说王昌龄在绍兴是偷头乐,因为他旅越时,正处在江宁丞任上 。由于清楚了朝廷的黑暗,他的满腔热情无处安放,于是靠寄情山水来排遣 。今天,我们已很难知道他具体到了越地哪些点,只能大概判断,在荷花盛开的季节,钱塘江、鉴湖、太湖等流域,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他有幸留存的四首诗越地诗,都指向这么一群典型女子,她们漂亮多情,她们快乐温婉,她们自由而带着野性……
《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
来是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越女》: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
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你看,这完全是一幅活脱脱的江南群艳图 。这里只有铺天盖地的美,人与花争艳,情与水相柔,心与天地自在 。与宫府中那些妃嫔和贵妇人相比,他们没有压抑,没有孤愁,没有妒恨,没有始乱终弃痛苦呻吟,只有踏实,只有自在,只有深爱,只有美意纯真快乐无穷 。
云门寺荷花
王昌龄对越女的欣赏与称赞,当然带着刻意夸张的成分,他是刻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热烈情怀 。王昌龄在江宁任上时,正是朝中奸臣们故意打压、挤兑他的时候,诽谤正盛,说他不顾细行 。所以,他在芙蓉楼送辛渐时,才会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浩叹,这是愤懑,是表白,更是坚持与反抗 。所以,他来越地时,心情应是无奈的、孤清的、灰色的,可是他笔下的诗歌,却罕见地呈现出纯情、快乐、唯美的节奏,对比鲜明,十分难得 。
一个人,只有眼里有美,心中有美,笔下才会有美 。显而易见,绍兴没有亏待王昌龄,他在这儿偷着乐了好一阵子 。

05
遭遇小人,突然落个悲情结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