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乱舞论坛 正宗刀剑论坛在哪


近日,一则消息闯入人们视野: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1元的挂牌价格转让500万股股份,该公司正是昔日风靡一时的网络论坛“西祠胡同”的主体 。
消息一时间在媒体人圈子掀起波澜 。有文章评论道:西祠胡同曾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被很多老媒体人称为“互联网论坛‘骨灰级’代表”,于2000年6月正式公开的版面“记者的家”更是一度被称为“报社采编人员黄埔军校” 。
彼时风云一时,如今已成为资深调查记者的宋阳标写了一篇“流水账”,用许多个好友的名字串起了过往回忆,还配了很多未曾公开过的照片 。他在文末写道:“青春永远是最好的,也是无法追回的 。所以,也是最值得怀念的 。”
“恍若与一个20年未见的故友作别 。”即使网站早已停更,页面老旧落伍,但包括西祠胡同在内的网络论坛上热烈的公共讨论氛围仍历历在目 。时光的横轴回拨20年,舌战群雄、慷慨激昂的武侠江湖背后,呈现的是最质朴的真诚和理性 。

刀剑乱舞论坛 正宗刀剑论坛在哪

文章插图

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
1998年,南京年轻教师刘琥为打发无聊时光随手写了一个程序,“西祠胡同”就此成立 。彼时的宋阳标还在读大学,看到学校里的老师趁休息时间上网,他“不知道那是干嘛的” 。
次年,毕业后的宋阳标进入《扬州晚报》担任编辑,电脑也逐渐成为大家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报社的师兄告诉他,一个叫“西祠胡同”的网站很有意思,有空可以去看看,他便随手在这个网站注册了一个名为“老宋”的账号 。
谁能想到,“老宋”这个名字后来在传媒界颇为出名 。喜欢看新闻的宋阳标刚进入西祠胡同的聊天室时,发现那里“群魔乱舞、乌烟瘴气”,但他在论坛的版块里发现很多文学、时事类不错的文章,看得津津有味 。
看了一段时间,他突然想:“怎么没看到我们新闻人的版块?”于是在胡同口搜索一番,找到了一个版叫“记者的家”,版主叫“牛吃草” 。为了加入这个不公开的版块,他给“牛吃草”留言:我能进来吗?
这句话让“牛吃草”本人刘建平想起了已经“荒草萋萋”的版面,也在传媒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多年后,刘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记者的家”要发一个杰出贡献奖,宋阳标算一个,没有他,“记者的家”可能就胎死腹中了 。
“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 。”22年后,回想起后来事情的发展,宋阳标对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这样评价自己当时的举动 。
全国媒体人的聚集地
对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95级的刘建平而言,创办“记者的家”是无心插柳 。2000年初,刘建平在南京大学后门一个酒吧里碰到几位朋友,他们以“响马”“酷酷”等相称,是西祠胡同最早的创办者,“响马”就是刘琥 。
刘建平对朋友们“改名”一事感到惊讶,他们谈论的“发帖”“灌水”也让他觉得新鲜,回去后他便注册了一个版,但也没当回事,直到“老宋”的留言出现 。
意识到这个版块的价值,刘建平便把版面设为公开,又找来同学来版上热闹,口口相传,版块逐渐产生影响 。
那一年,一组系统评论南京报业大战的帖子引发关注,由于帖子直接触及现实,文章从行文到分析都颇有章法,一时间“记者的家”的讨论从南京延伸到全国各地,一度成为全国媒体人的聚集地 。在那里,除了各种曝料、招聘和闲人指路,业界消息、媒体动向、派系斗争甚至社会意识形态都尽显无遗 。网友笑称,西祠胡同在媒体圈的地位,不亚于当时的媒体大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