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呼和浩特又叫三娘子城,三娘子在蒙古历史上是怎样的女人?( 二 )


1613年4月 , 64岁的三娘子因病去世 。明廷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 。
三娘子被安葬在美岱召内 。至今 , 美岱召的太后庙内还珍藏着三娘子的腰刀、盔甲、头饰、靴帽等文物 。
三娘子先后辅佐三代土默特部落王 , 在塞外草原政治舞台上活跃四十多年 , 始终坚持与明朝和平互市、友好交往的政治原则 , 致力于维护民族友好关系 。
她还重用汉人 , 引进了先进的文化技术 , 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
她不仅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 也符合蒙、汉人民的愿望 , 使塞北边疆出现了近四十年的和平景象 , 对蒙汉民族的和睦相处、友好关系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
她深受蒙、汉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 尤其在汉文文献中是美丽、高大的对象 。

明朝的呼和浩特又叫三娘子城,三娘子在蒙古历史上是怎样的女人?

文章插图

明朝的呼和浩特又叫三娘子城,三娘子在蒙古历史上是怎样的女人?

文章插图

明朝的呼和浩特又叫三娘子城,三娘子在蒙古历史上是怎样的女人?

文章插图
三娘子是蒙古右翼(蒙古诸部分为左右二翼)土默特部的首领俺答汗的妻子 , 俺答汗逝世后 , 三娘子被俺答汗的长子乞庆哈依蒙古风俗收继为妻 。乞庆哈死后 , 再嫁其子扯力克 。三娘子前后嫁给三任土默特部首领 , 实际上掌握兵权 , 为明朝和平共处 , 展开贸易 , 明朝政府敕封其为忠顺夫人 , 汉蒙边疆得以和平了几十年 。但是在俺答汗的三娘子更多的是被汉人史书记载 , 而在蒙古国编撰的史书中 , 他们推崇的是另一位女英雄出身于汪古部的满都海 , (满都海在汉人史书上记载不多) , 在蒙古史料中却是个传奇人物 , 被称为“蒙古中兴之母” 。
满都海与三娘子都是了不起的女性 , 她们在汉蒙史书中的不同地位也体现了两个民族的不同史观 。满都海的主要成就是“战”而三娘子的主要成就是“和” 。满都海辅助自己的丈夫 , 黄金家族的幼主巴图蒙克 , 即成年后成为了“蒙古中兴之主”的达延汗重新统一了蒙古 , 并积极与明朝开战 , 取得了许多胜利 。
而三娘子则是在掌权期间积极与明朝和平共处 , 展开贸易 , 甚至得到了明朝的敕封 , 她非常仰慕中原的风尚 , 她重用汉人 , 引进了先进的文化技术 , 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并经常亲自前往明朝边关军营中走动 , 与边关将领的关系极其融冶 , 与宣化巡抚吴兑和大同巡抚后郑洛等明朝边防官员以及江南才子、大文豪徐渭均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按照现在话说:她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
在她主政期间“朝廷无此后顾之忧 , 戎马无南牧之儆 , 边氓无杀戮之残 , 师旅无调遣之劳 。她为汉蒙人民友好是有巨大贡献的 。但这并不是她的所有功绩
三娘子和俺答汗开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库库和屯的城池 。在修城时 , 俺答汗已经进入老年 , 并且疾病缠身 。所以库库和屯城的建城过程中 , 三娘子是主要的主持者 。城池建成后 , 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 。由于当时归化城的城墙全部用青砖砌成 , 远远望去一片青色 。故得名青城 , 这也是后来的呼和浩特城的前身 。所以三娘子也是呼和浩特城的建造者 , 而由于三娘子和俺答汗都是藏传佛教的信仰者 , 三娘子和俺答汗一起在归化城中建造了大召寺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 , 也是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 , 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对蒙古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满都海与三娘子这两位的女性的功绩一在文一在武 , 由于三娘子与汉人的亲密关系 , 她更多受到汉人的尊敬 , 而满都海对蒙古的贡献 , 更多受到蒙古本族人的尊敬 , 就长远的历史来看三娘子的功绩都不输于号称“蒙古中兴之母”满都海 。所以 , 满都海与三娘子应该算得明代蒙古族巾帼英雄中的双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