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答案:每年6月、7月 。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
具体不一样地区梅雨季时间参考如下:
预计江南区6月上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长江中游区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江淮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
关于入梅和出梅: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姘居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景,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
?

文章插图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 。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
梅雨季必须会持续阴雨吗?
不必须,可能会出现空梅 。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范围、持续时间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一样 。在某些应当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没有梅雨,现象称为空梅 。
重梅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 。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并且持续较久,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重梅” 。民间俗谚有云“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 。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 。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 。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 。
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 。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 。入霉总在4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5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 。5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
关于倒黄梅
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 。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 。这种情景就好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 。它的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 。这是有必须道理的 。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 。况且时至“小暑”,通常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 。当然,“倒黄梅”并不必须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 。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 。可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 。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
- 双向委托怎么操作 双向委托是什么意思
- 你们知道属马的本命佛是什么吗
- 雪佛兰探界者保养灯归零方法是什么
- 二七回煞是什么意思 回煞是什么意思
- 2022款伊兰特和2021款区别是什么
- 空调不制冷,是什么原因 空调制冷不冷什么原因
- 建禄格是什么意思 命格建禄格什么意思
- touring是什么轮胎
- 杏儿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杏子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 高温季节如何使用鱼塘增氧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