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洗三怎么洗 新生儿洗三是什么礼俗


刚生下的婴儿,身上带着母体的黏液,婴儿生下来三天,要给婴儿洗澡,把婴儿身上的血污洗干净,叫做“洗三” 。一般还是请接生婆为婴儿“洗三” 。很多的人不知道新生儿洗三
【新生儿洗三怎么洗 新生儿洗三是什么礼俗】给宝宝洗三怎么洗
“洗三”时,要准备一盆热水,滚花椒水和地椒水(地椒:一种中草药,学名百里香)水,掠去花椒和地椒等杂质,再掺入热水中,花椒水和地椒水有除风的作用,盆中还要放入红枣、硬币 。水要温热适宜,将婴儿放入盆内洗浴 。洗完后,给婴儿穿上新衣服,用长布将婴儿腰部裹住,叫“缠腰”,婴儿的腰比较柔软,容易扭伤,要用“缠腰”裹住起到保护作用 。在“缠腰”上面,给婴儿穿圆领无袖的夹袄,叫“钻钻”,“钻钻”上面穿蓝色小单衣,叫“毛衫”,毛衫不折边 。婴儿一般不穿裤子 。给婴儿“洗三”用过的水不能倒到大门外,而要倒进水洞眼里,倒水时,盆往怀里倾斜,缓缓将水倒出 。没有儿女的人们,会拿走盆里的红枣和硬币,据说这样就可以早生儿女 。

新生儿洗三怎么洗 新生儿洗三是什么礼俗

文章插图
“洗三”后,婴儿浑身清爽,对他(她)的生长有利 。民间也有在出生第七天给婴儿“洗三”的 。
“坐月”期间,产妇的奶水对婴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奶水充足,婴儿就会获得充足的营养,不哭闹,睡眠也好,对成长有利 。如果奶水不足,家人就会想办法为产妇下奶 。下奶的方法有药物催奶,如民间认为猪蹄能下奶,所以产妇缺奶时,用中药配猪蹄炖汤给产妇喝,效果比较明显;有时在米汤里面放入地龙,也可以催奶 。民间也通过一些习俗希望产妇下奶,最常见的有“背水缸”和“收百家面”,“背水缸”就是先在水缸里面倒满水,让产妇蹲下,背靠水缸,一人从厨房天窗吊下一只水桶,桶中有水,一边把水桶往下吊一,边喊“下来了没?”下边的人接住水桶,应一声“下来了 。”“下来了”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水桶下来,二是表示产妇的奶水下来了,并且很多,能装满一水缸 。
有时候婴儿会哭闹,就于夜间在当路口贴一张纸,纸上写道:“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走路的君子看一看,一觉睡到大天亮 。”如果婴儿哭喊不止,则认为婴儿被“生孝”冲撞,民间最忌婴儿碰到戴孝(服丧)的人,认为戴孝的人身上有很重的阴气,而婴儿的阳气又很微弱,很容易被生孝冲撞 。这时就用烧纸、馍馍、清水碗等“祷祝”一番,拿着清水碗在婴儿头部上方轻轻绕几圈,边绕边说一些禳解的话,希望“冤魂野鬼”不要再纠缠婴儿,保佑婴儿平安健康 。祷祝完后,将清水碗倒到外面,焚烧纸钱,回家闭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