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的原因( 三 )


2.5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一一治理厌学的支撑力
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 。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 。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 。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沦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
2.6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治理厌学的向心力
由于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和人格特征与旷课、逃学行为高度相关,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1)要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为心理不良学生提供和创造集体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与班级、年级、学校、国家等荣誉的关系,使其为损害集体荣誉的错误行为而产生内疚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挽回集体的荣誉 。(2)要帮助学生去掉自卑感,恢复自信心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从正确的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另一方面则要恢复其自信心 。为此教师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心理不良的学生,既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积极的一面;应长善救失,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应引导心理不良的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鼓励他们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觉的反省和反思,开展必要的思想斗争 。
2.7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 。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
3小结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厌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目前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教和学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矫正厌学心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努力获得成功,运用有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 。
不足与展望:由于实习和工作的特殊情况,在和中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学生中的近90%文化课基础差,纪律观念不强,学习中遇到学不会、听不懂等困难 。又加上学校铁的纪律的束缚,导致一大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任其大好时光白白浪费 。我通过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认真的帮助分析原因、耐心的指导、真诚的交流,能使他们的厌学情绪有所好转,静下心来学习 。
由于自己的经验比较匮乏,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阅读的相关材料和案例有限,加之时间紧张,分析的原因和对策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我会努力加以完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