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时期,钦天监杜如予详勘了永陵风水后,向皇帝汇报说永陵风水为“天下第一福地” 。按堪舆学说,兴京永陵左砂龙头山,如青龙环护;右砂烟囱山,像白虎拱卫 。陵前明堂平整开阔,苏子河如玉带围腰,陵后山峦起伏,浑河溁环 。四神俱备,山川瑞秀,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

文章插图
清永陵
堪舆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一般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然而清朝统治者却对此深信不疑,并用来作为皇权统治的精神支柱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第二次东巡祭祀永陵时,封宝城内珠古榆为“神树” 。关于这棵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
相传明末崇祯年间,一日,钦天监回报,说他夜观天象,发现辽东有望不断的紫气滚滚而来,如同百条神龙腾云驾雾 。这是混龙出世的预兆 。崇祯担忧自己的皇位被篡夺,就从南方请来了一位风水先生,让他到东北去破除那百条龙脉 。风水先生带领一班人马来到东北,走东沟,串西岗,见到龙脉就割“龙首”(也就是在龙脖处将山脉挖断),或者在龙头上压个小庙,以镇住龙气 。
就这样,他们一连破了99道龙脉 。最后,他们发现了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 。风水先生想,既然是悬龙,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龙脉,这样谁也葬不上,那也就成不了混龙,不破也罢 。于是,他便带着众人回京复命去了 。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的祖父在长白山被其他部落打败,努尔哈赤祖父背着父亲的尸骨,沿着长白山奔逃下来,重新找落脚之地 。这天,他来到苏子河畔的烟囱山下,见天色已晚,就走进了附近的一家客店 。可是,店主人见他身背骨灰匣,认为不吉利,无论如何也不许他进店 。无奈之下,他只好将父亲的骨灰匣寄存在外面一个安全的地方 。他背着骨灰匣四处找地方,当走到龙岗山脚下时,眼前一亮,一棵大榆树,树干离地三尺而分叉,再安全不过 。于是便把骨灰匣寄存在上面,自己回客店住下了 。
第二天,他来取骨灰匣想继续赶路,可是骨灰匣像生了根似的,怎么也拿不下来 。他一着急,从当地人家借来了一把斧子,一斧子劈下去,但是,大榆树竟流出了鲜红的血!他吓得发呆,这时目!,恰有一位风水先生经过,他站住看了看大榆树,又看了看周围的地势,说:“这儿是块风水宝地啊,前有烟囱山相罩,后有龙岗山相依 。这龙岗山有12个山包,你家里将有12代皇帝,天意不可违,你就把尸骨葬在这里吧 。”
原来,那条“悬龙”正盘在这棵大榆树上,竟被努尔哈赤的祖先给压中了 。努尔哈赤的祖父葬好骨灰匣后,就回到长白山,将部落迁到了龙冈山附近的赫图阿拉 。后来,努尔哈赤以为祖父报仇为由,凭十三副遗甲起兵,东征西讨,建立八旗制,发布“七大恨”,对明宣战,成了清王朝的奠基人,清朝也真的出了12代真龙天子 。
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清朝带来12位皇帝的这棵神树曾经是清朝自身的一个象征 。据传,1863年,这棵枝繁叶茂的神树被大风连根拔掉巨大的树枝将永陵启运殿的屋顶都压坏了 。同治帝感到此事不吉利,为了保住清朝的气数,他急命两位大臣赶往东北,用木墩子撑住神树 。然而,效果只是暂时的,神树终究还是抵挡不住天意,没多久树根便腐烂掉了 。
伪满洲国时期,末代皇帝溥仪还派恭亲王溥伟专程来永陵祭典,为这株神树留下了照片 。照片上,这株神树伏地而眠,尽管有着巨大托架,却已了无生机 。几年之后,神树旁边又长出了一棵小榆树,名叫“配榆” 。人们原以为这棵配榆会给清朝带来新的生机,但正如风水师所预言的那样,这棵小树也渐渐地枯萎,大清帝国到了第12代便拉下了那长长的历史帷幕 。
- 福建霞浦的历史文化
- 清永陵风水图解 清东陵道光废弃陵风水
- 乌镇历史
- 外地朋友来天津,我要应该如何来当导游来介绍天津的历史文化?
- 敦煌历史文化背景
- 清永陵风水图解 清永陵风水传说
- 敦煌飞天介绍50字 敦煌简介及悠久的历史文化PPT
- 冀州历史文化 冀州市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