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 , 我们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 , 动不动就打开手记 , 划一划WX , 划一划DY 。好一些的不主动看 , 但消息来了也会秒回 。基本可以说 , 手机长在手上了 。
大量外部信息涌入的负效应就是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 , 难以长时间集中 , 导致完成复杂工作时候一直走神 , 产出下降 。
自检一下:不停上网、刷手机、看电邮 , 根本停不下来?在会山会海中不停切换?不断被孩子、伴侣打断?有类似症状的就往下看 。
有一本书《深度工作》给出了相应策略 , 那就是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 。所谓深度工作 ,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的职业活动 , 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这种能力能够创造新价值 , 提升技能 , 而且难以复制 。
相对于深度工作的是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 , 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 。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 , 且容易复制 。
深度工作的体验从心理学角度就是心流体验 , 简单来说 , 就是沉浸在一件事里面 , 完全停不下来 。而工作本身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心流 , 因为其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 , 鼓励参与者积极投入专注其中 。
这里区别工作和上班 。广义工作是为自己喜欢且有特定目标的事项投入精力 , 得到成果 , 不论是不是上班时候从事的工作 。比如利用闲暇时间写小说 , 也算是这里所说的工作 。
那么怎么才能深度工作 , 获得心流体验呢?有兴趣的朋友 , 我们一起来练习:
一 , 建立自己的深入工作哲学
不少作家会找一个独立的住所进行创作 , 避开干扰 。也许这对一般人来说太极端了 。完全不顾社交媒体 , 也不大现实 。考虑到当今社会信息爆炸 , 也许我们可以考虑固定时间进行深度工作 , 固定时间应答社交媒体 。
心理学家荣格的例子可以借鉴:工作时段他的心理诊所异常忙碌 , 休息时段他是苏黎世咖啡屋文化的积极参与者 。在固定时段只做一件事 , 并在两件事之间按时切换 , 也能满足两种不同需求 。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总结到:伟大的创造性的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 , 却如会计一般工作 。可见 , 深度工作是严谨的、规律化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 。
二 , 拥抱无聊:抵挡住注意力转移到令人分心的活动上的诱惑
人总有要休息的时间 , 但这时候又不想睡 , 怎么办?是不是会诉诸于一些杀时间的事儿 , 比如刷某音短视频?
作者的建议是 , 宁愿放空 , 忍受无聊 , 也不要做 。不要去做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 。因为一旦选择啥时间利器 , 用不了多久 , 大脑利用碎片时间的方式就被重编排了 , 然后越来越难以适应或从事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了 。
在当代 , 这样的训练是苦行 , 然而长远看来 , 规划使用网络的时段是有益的 , 我们能重获注意力自主权 。如果做不到 , 就想想 , 为什么智能手机开山鼻祖乔布斯每天只让孩子玩半小时平板?
三 , 远离社交媒体
依然是难以做到 , 对不对?
- 女人挽回男人心的几个重点
- 老赖确实没钱还如何处理
- 松鼠认识自己的主人吗 宠物松鼠认主人吗
- 如何区分仓储合同与保管合同
- 如何注册金融服务公司 注册金融服务公司流程
- 如何剥小芒果皮 小芒果怎么剥皮吃方法
- 大学生如何注册一家公司流程
- 如果女的不想分手该如何挽留的话 怎么挽留对象不想分手
- 属兔人2021年财运如何
- 如何挽回一个天蝎座男人的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