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鸦胆子别名( 二 )


③驱肠虫作用
曾发现用鸦胆子治疗阿米巴痢疾时,肠内寄生虫如鞭虫、蛔虫、绦虫等也被驱出,因此,可能鸦胆子对上述寄生虫也有毒性 。鸦胆子中的苦味甙性成分在较高浓度时能杀灭肺吸虫成虫,但在犬肺吸虫病的实验治疗中,并无效果 。对钩虫似亦无效 。
④治疣及乳头瘤
鸦胆子仁或油对正常皮肤或粘膜面有刺激作用,系一种细胞毒,临床上治疣或乳头状瘤有效 。对小鼠的实验性乳头状瘤,用鸦胆子仁或水剂(油剂效果较差)能使瘤组织细胞发生退行性变与坏死;作用于正常皮肤组织与癌组织时,也具有类似的作用 。
⑤其他作用
静脉注射小量去油鸦胆子仁粉浸剂和各种粗制有效成分,可使哺乳动物血压暂时下降;切断二侧迷走神经,不影响原有的降压作用 。此外还抑制在体和离体心脏的搏动,扩张后肢血管;对蛙的血管相反,呈收缩现象,提纯后的鸦胆子甙则无降压作用;较大剂量亦不影响猴的心电图及肝功能 。鸦胆子仁浸剂兴奋离体子宫及离体和在体小肠而增进蠕动;鸦胆子甙则无上述作用,但小量注射,使犬在体小肠发生强烈的收缩运动 。从鸦胆子中提出的甙甲对离体兔心有短暂的抑制作用,能引起兔的血压下降,对离体兔耳或蛙下肢血管呈收缩作用,对离体兔子宫无明显作用;甙乙对兔及蛙心也有短暂的抑制;酚性化合物能引起离体兔、蛙心的收缩不全 。此外,鸦胆子冷浸液(5~10%)可杀灭蚊幼虫:其茎、叶放入积水缸内亦有效 。
毒性鸦胆子挥发油有刺激性 。其有毒成分为溶于水、具苦味的部分 。鸦胆子仁或有效成分的大剂量,使动物内脏血管显着扩张,甚至出血;对中枢神经系统呈普遍的抑制现象;白细胞增多,多核细胞比率增加 。治疗量在临床上常遇到的症状是恶心、呕吐,有时发生血压降低 。去油鸦胆子对猫灌胃的最小致死量为0.1克/公斤 。鸦胆子中酚性成分的毒性最强,甙甲、甙乙次之,它们对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数致死量分别为:0.65、10、74毫克/公斤 。死亡前呈全身抑制及四肢麻痹 。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鸦胆子,有毒部位:果壳和种子 。中毒症状: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险 。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全身无力,呼吸慢或困难,昏睡,最后四肢麻痹 。解救方法:洗胃;内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内服或注射维生素B1;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及维生素丙 。腹剧痛时给止痛剂;昏睡时给兴奋剂等对症治疗 。广州草药医师介绍:先用甘草三钱煎水服或嚼烂吞下原汁,后吃红糖和冻白粥 。"
炮制簸净杂质,洗净,晒干,剥去外壳,取整仁 。
性味苦,寒,有毒 。
①《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极苦,性凉 。"
②《本草正义》:"大苦,大寒 。"
③《广西中药志》:"味极苦,性寒,有毒 。"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解毒 。治痢疾,久泻,疟疾,痔疮,疔毒,赘疣,鸡眼 。
①《生草药性备要》:"凉血,去脾家疮,理跌打 。"
②《纲目拾遗》:"治痢,痔 。"
③《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 。又能杀虫 。"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凉血解毒,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 。""治梅毒及花柳毒淋 。捣烂醋调敷疔毒 。善治疣 。"
⑤《科学的民间药草》:"截疟和治阿米巴痢疾 。""制成油质,可治外耳道乳状瘤,乳头瘤,以及尖锐性湿疣 。"
⑥《广西中药志》:"治疳匿 。外用(油亦可)治皮肤瘤 。"
【中药鸦胆子别名】用法用量内服:用龙眼肉或胶囊包裹,饭后吞服,每次5~20粒,1日3次 。外用:捣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