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球风水大师 冯国璋的风水


中秋节前夕 , 在北京创业的儿子回油城休假 。一天下午 , 见天高气爽 , 我们便临时动议:去河间冯国璋墓看一看 , 权当一次“说走就走”的短途旅游吧 。
从任丘出发 , 我们驶上106国道 , 直奔河间 。这段30公里的路程 , 处在华北油田中心地带 , 过去不知走过多少回 , 那时公务在身 , 心无旁骛;现在是休闲旅游 , 自然可以随心所欲观风赏景了:两旁绿荫葱茏 , 远处一马平川的玉米青纱帐 , 预示着丰收景象;青纱帐中不时闪过一座座抽油机 , 就是人们常说的“磕头机” , 说明此地富产石油 。
我们按照导航指引 , 进入乡间小路 , 路牌标识“诗经村” , 既有诗意又“儒味”十足 。进村向北 , 在无边无际的青纱帐中穿行 。导航说“目的地到了” , 只见花墙围成的小院 , 大铁门洞开 , 正南矗立着高大的墓碑 , 北面高台上砌有一座馒头状的硕大坟丘 。放眼一望 , 周围全是绿油油的玉米青纱帐 , 再高些的是一排排白杨树 。哦 , 这就是万绿丛中的坟茔——冯国璋墓!


陈炳球风水大师 冯国璋的风水

文章插图

我们走近墓碑 , 见正面镌刻“河间冯公国璋大总统墓碑”11个大字;再看背面碑文 , 开言就说“中华民国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冯公讳国璋字华符明开国功臣冯胜之后” , 一溜古语 , 还没标点 。下面就说白话吧;1859年1月7日(清咸丰八年十二月初四)生于直隶河间县诗经村 , 家境不好 , 半工半读求学于保定莲池书院 , 北洋武备学堂毕业 。曾参加甲午战争、平壤战役 , 侥幸活命 , 随聂士成所部撤退 , 后为驻日本大使陆员 , 研究日本军事写成兵书 , 小站练兵时拿给袁世凯 , 赞其“军中学子第一人” , 于是投靠了袁世凯 。后因为袁不听劝阻而“称帝” , 便联系各地将领联名发出密电(时称“五将军密电”)要求袁取消帝制……
儿子搀我拾级而上 , 登临高台 , 只见一人多高的水泥墙包围着坟丘 , 杂草葳蕤 , 盎然丛生 , 左上方生长出一颗不知名的参天大树 , 甚为强势 。没想到 , 在坟丘的背阳面 , 居然坐着一群老太太家长里短地说笑 , 坟丘下面荫凉处也有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 , 或玩牌 , 或下棋 , 旁边堆放着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 。“看来 , 这里也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哩!”站再高台上 , 极目四望 , 除了即将成熟的庄稼 , 就是采油的“磕头机”:有的三五成群 , 有的单独为伍;有的静止不动 , 仿佛在休养生息;有的则虔诚地向大地叩拜 , 似乎在感谢上苍的恩赐 。如果说这里是冯国璋生前选好的风水宝地 , 那么这些磕头机就是采收石油宝藏的钢铁壮汉了 。我想 , 冯公静卧在这石油宝藏里 , 又有磕头机日夜膜拜 , 应该瞑目了吧!


陈炳球风水大师 冯国璋的风水

文章插图

见我们是外地人 , 一位古稀老人主动向我们介绍 , 说这个冯国璋墓是2006年河间市政府重建的 。原墓建于1917年 , 占地 138亩 , 长满松柏 , 有碑、坊、亭、台 , 很有封建帝王陵的气势 , 可惜“文革被毁” 。还说冯国璋跟随袁世凯打仗立功 , 被清廷授予二等男爵 , 感动得大哭:“没想到我一个穷小子 , 也能封爵!”又说宣统年间 , 他以自己的志向“国家海禁开 , 东方大事起”十个字 , 为冯氏家族排辈顺序:自己辈首字“国”;五个儿子为“家”字辈 , 分别名家遂、家迪、家遇、家迈、家週;孙辈从“海”字 , 有海岱、海嵊、海岩、海岗、海岛等;曾孙辈本该从“禁”字 , 但因“禁”实在难以成名 , 所以到冯巩这一辈就不再以“禁”字排辈了 , 据说冯巩的下一代又接着以“开”字取名了 。看来 , 这位古稀老人可谓是冯国璋的“铁粉”了 , 连冯家子孙的名字都记得这般清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