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三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十三有哪些习俗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 。那么文化对于人们来说,就像是璀璨的星座,照耀正片神州大地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宛如一颗耀眼的钻石,闪烁了悠悠五千年 。直到今天,一些节日期间的传统习俗依旧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点灶灯
在民间,人们在正月十三这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叫做“灯头生日” 。人们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 。

正月初十三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十三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试灯日
春节期间滚龙灯的习俗流传已久,通常为四天 。每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 。试灯这天傍晚,六条老龙和多条滚龙首次上街 。华灯初放时,龙灯开始上下穿行,四处盘旋飞舞 。街道两侧,家家悬灯,各家各户焚香放炮 。接着,滚龙、花蓝、故事灯、走马灯、鱼灯、狮子灯、兔子灯、蝴蝶灯、金瓜灯都上了街 。这时路上各色龙灯川流不息,各样彩灯闪烁辉煌,一直要闹到三更以后,方才收灯,次日再接着玩灯,直到十六日圆灯 。
【正月初十三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十三有哪些习俗】祭祀关公
在我国一些客家民俗中,每年的正月十三是祭拜关公的日子 。而祭祀关公所用的一种叫“添碟子”的贡品是一粒粒饱满的大黄豆被排成一溜溜屋檐,各种彩色的豆子、瓜子、桃仁被竹棍嵌接,一层层码在由几个碟子驾起来的造型上,最后形成了一座座精巧的亭台楼阁,这就是长安区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添碟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