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丽初祖坟风水 兴宁罗家风水名坟


明朝洪武年间,怀集县城东隅的下廓兴贤一带,流传着“莫家拳配罗家枪,城东军营兵马强 。茶溪白水扫蛮乱,开市立祠英名扬”的一首民谣 。
其缘由是元末明初,怀集还是一方有待开发的宝地,森林密布,沃野荒芜,地广人稀,境内35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人口还不足1万 。东北部大山蛮贼猖獗,野兽虎患不断;西部平原亦常有山贼出没,劫人抢粮,无恶不作,民众难以安居乐业 。为此,朝廷为加强对两广(广东、广西)边陲的管治,采取调派驻军和征调民工设“耕兵”之策,解决“人烟稀少、匪患频发”问题,驻军战时操起兵器打仗,闲静时则垦山耕田发展农业生产 。
宋绍兴三年(公元1113年)“莫家军”已从韶州进驻怀集县城东兴贤至南巴一带,元末明初又从粤东梅州兴宁调遣“罗家军”增援,两支队伍会合后在马岭岗(今称马岭头)至下廓一带(今文昌罗屋)设“莫罗寨”军营,同时设置军马“草料场”和“兵器打制场” 。自此,莫家拳与罗家枪相互配合,形成了一支兵强马壮的守城铁军,不但县城稳固,而且城池周边区域内的乡村也日趋安宁,百姓拍手称赞 。

甘丽初祖坟风水 兴宁罗家风水名坟

文章插图
明正统年间,县城东北部的茶溪白水(今洽水)一带深山,突发一股山贼恶匪盘踞作乱,还经常越过云梯岭进犯县城,给过往百姓和客商造成极大威胁,云梯古道时有杀人劫货的事件发生 。为平定蛮乱,地方府衙奏请朝廷,派遣罗家军进山剿匪 。
时任罗家军统帅的五品武将罗才远(今葬于怀城柑洞坑将军骑白马吉山)接旨后,即派曾经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征伐过安南(今越南)平叛的三儿子罗式通、四儿子罗式达率军开赴茶溪白水,经利凤、过草朗、入汶塘,跨越云梯岭到达大岗脚白芒寨(今罗岗寨)扎营,在茫茫林海施展罗家枪雄风,仅用一年多时日,打得蛮贼四散逃窜,宣吿“蛮乱”平息 。朝廷特赐罗家军一口铸刻“承明扫瑶蛮敕赐金钟垂万古”的大铁钟,颁授“一堡山田”和降旨怀集罗氏“立祠开市”之嘉奖 。此后,罗才远分别将长子罗式逵从县城下廓迁往冷坑、马宁,次子罗式道(号道清)迁往大岗等平原区耕耘农田;三子罗式通、四子罗式达则留守茶溪白水伐木营林,并遵旨在虎岭山下的双龙岗(今洽水旧圩)“立祠开市”,世代繁衍,至今,在洽水镇世居的罗姓人口占该镇总人口近三分之一 。
怀集罗氏宗祠遗存的清道光三年旧石碑曰:“膺简命,倡义举,平服瑶,富地得其宁静 。上悦其劳,惠领一堡山田,裁黄起之堡,而树罗岗堡,声灵赫矅,嗣续繁昌,福荫亦云绵矣 。其甫临也,相下廓兴贤而居焉 。承税招耕,迁移罗岗,彼此托处往来,不惮奔驰,克俭克勤,充积广厚 。夫盗寇既息,殃灾流行,祖则祷告神祗,卜洽水口双龙岗,开市立祠以镇之,而邪气潜消,人物安泰 。至于修身受敕,救灾恤怜,乡善士莫不景仰此行,实大略旧遗言之所徵也 。设贤田而崇学校,立祀业以绵蒸尝,历世相承,代修不替,目之所覩也 。”
由此可见,当年罗家军操罗家枪英勇杀敌,战功赫赫,深受官府之赏识,其后裔在怀集这一方沃土上生息繁衍,勤学精进,世代荣昌 。
甘丽初祖坟风水 兴宁罗家风水名坟

文章插图
据《兴唐传》记载以及罗家史料记述,罗家枪源自“姜家枪”,其正宗传人姜左成是罗家枪的祖师爷 。姜左成是姜维后代,三国时期曾经打败赵云,姜左成本来打算将扫枪法传给两个儿子姜文和姜武,但是谁料到会让偷师的徒弟罗艺学会了 。罗艺学会了姜家枪法中的梅花七蕊、抽屉枪,但是还不会用五分枪和母子枪 。姜家为了不让枪法外传,就将自己的女儿姜佩芝嫁给了罗艺 。姜左成临死前,又把姜家枪法和兵书都交给了女儿姜佩芝,姜佩芝又传给儿子,这样一来一转,姜家枪就变成了“罗家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