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DNA时刻都在断裂,只有睡够了才能修复它( 二 )


虽然DNA双链断裂是神经活动中一个关键且正常的过程 , 但如果不及时修复 , 这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 这种损伤也称为DNA双链断裂 , 是最具有细胞毒性的一种DNA损伤 , 通常发生在癌症、神经退化和衰老等过程中 。 不过 , 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过程十分复杂 , 需要激活多条信号通路、募集多种酶和蛋白复合体 , 因而需要较长的时间 。
在白天 , 机体的活动增加 , DNA的损伤也会累积 , 避免这些损伤的危害的唯一办法就是修复它们 。 但细胞在白天是没有时间的 , 需要将更多的资源用在其他生命活动上 , 最后修复工作就拖到了晚上 。 研究人员发现 , 为了能让细胞按时进行修复 , 随着神经元DNA损伤累积 , 睡眠压力(也称为恒定睡眠驱力 , homeostatic sleep drive)会逐渐增加 , 强迫人去睡觉 。 在睡眠中 , 这种压力水平会逐渐下降、回到一个低谷 , 让我们醒来时感觉全身放松 , 充满活力 。
斑马鱼也要睡觉
睡眠压力的来源有很多 。 如上文所述 , 当免疫系统、神经元和体细胞工作一段时间后 , 人体内有毒的代谢物和神经系统损伤都会增加 , 导致睡眠压力增加 。 在新的研究中 , 科学家研究了斑马鱼的睡眠活动 , 证实了斑马鱼在清醒时 , DNA双链断裂数量会逐渐增加 。
他们发现 , 在经过一天的活动后 , 斑马鱼单个神经元中DNA双链断裂位点的数量会翻倍 。 随后 , 他们给斑马鱼喂食了一种神经惊厥剂——戊四唑(可以导致神经元异常兴奋) 。 仅3个小时之后 , 斑马鱼DNA的断裂位点数量就增加到了活动一天后的水平——也就是说 , 神经元越容易兴奋 , 就越容易感觉到累 。

你的DNA时刻都在断裂,只有睡够了才能修复它

文章图片
图4/5

正常情况下 , 在休息10小时后 , 断裂位点数才会降到较低的水平 。 暴露在戊四唑中后 , 这些斑马鱼需要的睡眠时间会增加 。 除了清醒时间更长和神经活动更兴奋外 , 当斑马鱼暴露在紫外线(可以损伤DNA)下时 , 它们也会需要更多的睡眠 。
相比之下 , 如果只休息2个小时或者4个小时 , 斑马鱼DNA上的断裂位点数只会略微降低 。 在这种睡眠被剥夺的情况下 , 不仅DNA的损伤会增加 , DNA损伤也会无法修复 , 也就是说DNA结构的溃败会越来越严重 。
在沉睡中修复
生物想要继续生存下去 , DNA的修复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 但面对千疮百孔的DNA , 修复过程从哪里开始呢?这时 , DNA在断裂位点留下的标记就发挥了作用 。 在染色体中 , DNA双链缠绕在组蛋白上 , 在每一次双链断裂时 , 一种组蛋白——H2AFX——都会被磷酸化 , 变成γH2AX 。 通过观察γH2AX , 科学家就能知道斑马鱼DNA的断裂情况 , 也可以依此来判断修复情况 。
他们进一步探究了DNA修复过程的细节 , 发现在夜晚 , 当斑马鱼睡觉时 , 参与DNA双链断裂修复的两种蛋白(Rad52和Ku80)才会明显增加 , 开始紧锣密鼓地修复DNA 。 除此之外 , 为了更好地修复DNA , 染色体的活动也会增加 。 如果染色体活动被抑制 , DNA损伤得不到及时修复 , 斑马鱼的睡眠时间就会延长 , 而且整个睡眠周期都会发生改变 。

你的DNA时刻都在断裂,只有睡够了才能修复它

文章图片
图5/5

这些生理过程都与一种DNA损伤检测因子——PARP-1——有关 , 这个分子在多种生物体内高度保守 。 它是DNA结构稳定的维护者 , 能促进受损的DNA单链或双链的修复 , 保障细胞的生存 。 根据研究人员的观察 , 在白天 , 表达该分子的parp1基因会大量转录 , 增加睡眠压力 。 由PARP-1控制的信号通路会在白天不停地给大脑发信息 , 提醒它休息 。 到晚上 , 你开始休息后 , parp1转录产生的mRNA会大量表达PARP-1 , 这些分子会通过募集修复蛋白的方式 , 促进DNA修复 。 当抑制parp1表达时 , 生物需要的休息时间会更少 , 但与此同时 , DNA修复过程和染色体活动都会减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