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群石像却都“失去”了头部 。

文章插图
唐朝是个开放包容的礼仪之邦,应该会礼遇所有前来的客人,那为何现在各使臣石像会以这番形象出现在乾陵呢?问题出自何处呢?
历史的问题还得从历史的记录中寻找答案,石像的损坏是一步一步出现的 。
据记载,最初乾陵修建者分别为东西两侧石像建造了宽敞的“居身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遮风避雨的大殿遭毁,尊贵的“使者们”也不得不暴露在风吹日晒中,成了现在露天的样子 。
直到北宋年间,陕西转运使游世雄闻故慕名而来,他命人统计了各个石像背后的雕刻文字,将其整合一同刻到四块石碑上,以方便后来者查阅 。
虽然这四块石碑现在已无踪迹,但对比现在石像与这段史料,我们可得知:北宋时的石像还完好无损 。
时间来到明初,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刘伯温也曾来过乾陵 。
他看到乾陵恢弘庞大的盛景,诗兴大发,吟诵出了一句“藩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在诗句中,“藩王”即现存的六十一座藩王石像,“俨侍立层层”则表达了石像仍保持着井然有序的放置状态 。
石像明显的转变出现在明朝末年,此时,乾陵周边有了奇异惊悚的民间传说,不仅被写入了诗文中,还流传至今 。
根据乾县当地民众所言,在明末清初,有一位外国使节的子孙后代,听说了武则天命人雕刻石像的故事后,专门来乾陵游玩 。
他本以为能见识到祖先口中的盛唐繁景,没想到,却看到了先人石像天为盖地为被地矗立在梁山上,以一副恭敬的模样,为李唐皇室守灵近千年 。
想到这一点后,他为祖先的遭遇深感愤怒,思考着该如何为祖先打破这束缚:
如果他单独带走祖先石像,就会面临被守陵人发现的危险,就算没有被发现,也会留下不利于祖先的名声,而带走全部石像的策略,对他来说,不亚于一个巨大的挑战 。
他一边思索着办法,一边把目光投向山下的村落,在看到村子里来来往往辛勤劳作的农户后,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
明清时期,蜡烛虽然普及进入了寻常人家,但在山野中,人们还是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他想到可以在夜间制造一些破坏,然后将恶行转嫁到石像身上,从而使后者引起村民的厌弃,借助村民的力量将石像破坏掉 。
在糟蹋过粮食后,他告诉村民那六十余座石像成了精怪,如果不敲掉他们的头,他们便会每天晚上都来祸害田地 。
村民们可惜粮食,听闻之后,便拿着农具一起来到了乾陵,如外国使臣所愿地将石像头部敲掉,并带离了梁山 。
而当时,明朝举人刘梦阳也听说了这个传闻,他便写诗记录道:
“相传翁仲化作精……蹂人田禾食牛豕,强弩射之妖亦死 。”
“翁仲”,一般指石像生,说道传闻石像成精,破坏了田地,还吃掉了耕牛和饲养的家畜,人们用弓箭击杀了它们,而这也恰巧符合当时“石像成精,糟蹋粮食”的传闻 。
在诗的后几句“至今剥落临道旁……问此谁者陵石立”,也提到了石像杂乱无章地倒落在道路旁的情形 。
由此可知,石像头部的“下落不明”应是发生在明末之前,但是传闻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当时的民众无法直观地用思维和逻辑理解石像头部“失踪”的事情 。
那以现在的技术研究水平,又该如何解读这“失而复得”的石刻头像呢?石像是如何遭到毁坏的?
既然根据史料推算出损坏时间区间,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明朝中后期伤亡惨重的“关中大地震” 。
- 淘宝无货源开店模式靠谱吗
- 无效合同怎样处理 无效合同怎么办
- 痔疮到晚上特别痒怎么办 开完痔疮痒怎么办
- 无证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该怎么处罚
- 为什么会有无症状感染者
- 合同会无效的情况有什么
- 无根蝴蝶兰诱根 蝴蝶兰无根的救法
- 如何引爆流量 引爆无线端流量
- 含羞草夜晚会合拢叶子吗
- 无过错方离婚请求损害赔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