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人成为人百度云 《艺术:让人成为人( 二 )


黑格尔的美学理论是:美或艺术应当是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的辩证统一体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艺术圈子的局外人 。因此 ,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 , 这样一本多主题的文学和艺术通识类书籍无疑能带你涉足这个望尘莫及的文学艺术圈 。
虽然我们对文学和艺术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 , 但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文学和艺术;虽然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可能已经成为佼佼者 , 但我们不应只安于我们的领域 。要知道“经由艺术和人文 , 方能成为真正的人 。”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读后感(二):当归纳提纲更有效 , 每个点的切入力度十分有限
发现看完这么大部头的经典人文类著作后 , 才写出这么篇短小的书评 , 着实惊讶到自己 , 但仔细一想 , 假定自己读的是本大辞典或大英百科全书 , 结局应是相似 , 阅读体验丰富 , 待到写书评时却无处下笔 。
第一编宏观论述人文艺术对人类的意义 , 第二编格外实用 , 一个子领域一个章节:文学、美术(含建筑)、音乐、戏剧、音乐舞台艺术(歌剧、音乐戏剧与舞蹈)、电影 。广度深度通常只能取一 , 本书作者显然选择靠向百科全书式的广度而放弃了单一艺术形式的深度 , 作为各领域入门索引不错 。文学我比较熟(广大豆友们估计和我一样)就按下不表 , 拿音乐举例 , 可以给你串联起耳熟能详的欧洲古典乐(海顿、莫扎特、巴赫、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斯特劳斯等等等等)、交响乐、到二十世纪的爵士乐blues死亡重金属等 , 且基本每页都有相应曲调的二维码链接 , 看到哪就听那首乐曲 , 身临其境 。
第三编相较之下有些内在散乱:宗教、道德、幸福、爱情、生与死、自然、自由 , 均为人文艺术的常见主题 。但这里有个明显隐患 , 每个人基于自身的经历都会对这些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 并不需要如第二编的具体艺术形式那样进行入门介绍 。而一旦进一步拔高 , 则往往一步到位进入了哲学思辨命题 , 谈个宗教立刻一手王炸《圣经》《古兰经》《吠陀经》《道德经》 , 谈个道德与自由 , 康德、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边沁、古希腊众先贤鱼贯而出 。更难受的是 , 都抬升到了这个高度 , 限于覆盖范围极其综合以致于每个单点几乎没有进一步展开的空间 。
最后自然逃不出美国主流教材的局限 , 那就是欧美尤其是欧洲 , 才是艺术人文的发源地 , 为了刻意表明此书其实是放眼全球视角 , 因而每一章最后留个尴尬的三两页给到印度、中国、非洲的人文艺术以表心意 。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读后感(三):另一种欣赏体验
从小我就喜欢看电影 , 后来又喜欢阅读 , 再后来喜欢听古典音乐 , 虽然凭着这份自然的喜欢接触了一些人文艺术 , 却始终停留在爆米花症候而不自知 。或许是受够了 , 想要再往前一步 , 所以选择这本人文学通识书籍作为另一种欣赏体验的起点 。
虽然这本书有点儿大部头的模样 , 但我还是选择拿出整块时间一口气认真而不拖拉的通读 , 课后的思考题会快速的在头脑中回答 , 阅读中也会停下来细想那些有体悟的地方 。选择这样阅读是为了连续的建立人文艺术这个大门类的框架 , 同时塞入一些从书中和自己的经验而来的内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