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罗盘讲解


中新社福州6月16日电 题:解密福建罗盘技艺:非遗里的“黑科技”
作者 海霞 林春茵
当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罗盘还有什么用?
这样的念头偶尔会在吴庆梭脑海中闪现一下 。正值而立之年的吴庆梭是福建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罗盘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对他而言,手中的罗盘是海上丝路的文化印记,蕴藏着海洋文明的密码 。
中国是最早在航海上使用指南针的国家,指南针罗盘曾指引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出发点,福建罗盘的制造技艺堪称“大航海时代的黑科技” 。
中新社记者近日探访位于福建福鼎市白琳镇老街的福元堂,吴庆梭正在此开展罗盘非遗传承研习 。他告诉记者,福建罗盘是中国沿海型罗盘的典型,现已退出航海用途,他所制罗盘多用于风水领域 。
“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字,慢 。”他介绍,罗盘木料选用银杏木或柚木,他偏好柚木,尽管“砍下来锯片通风阴干,一放就是三年以上 。”
罗盘画圆打格也很考究 。最全最大的圆有36个,最小的也要12个 。行家们把“圆”称为“层”,再加以打格,中国古文化中的“八卦”“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宿”等知识点都一一框入其中 。
在吴庆梭看来,罗盘是风水师“解码”的工具,看得见的山水,看不见的气场,罗盘的每一层里都有着古人对于宇宙某一层的理解 。
然而,并不是层数越多,这个罗盘的级别就越高 。对于风水师来说,精确才是罗盘好坏的首要标准 。
吴庆梭说,首先,制作盘面分格要精确 。格线偏了,分度失之毫厘,得出来的“时”与“位”就不一样了 。
做为罗盘核心技术的那枚指南针更要精准 。何谓精准?“指南针在跳跃的时候要均匀,要像时钟一样,慢慢地跳,恢复静止后,永远指向南方 。”
而从一片合金刚,到一枚长不过3.5厘米、粗细不到0.1厘米的指南针,要经过锤打、钻孔、磨针、烤焊等多道工序,需耗时两天 。
福元堂的罗盘精准度很高,以二十四节气为例,每一年每一个节气所走过的时间,可以精确到分钟 。
这得益于吴庆梭有块祖传圆形黑色铁片“传家宝”,上面分布着密密的小点以及细线,每一点、每一线都经过吴氏先人的精确测算 。
成型的盘面上,最终书写上“天干地支”的文字,红字代表阳,墨字代表阴 。吴庆梭的笔画风骨源自他爷爷,“至今都还记得爷爷‘杆杆翻连笔,时时落成林’的叮嘱” 。
【中国风水罗盘讲解】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航正计划和吴庆梭合作,把社会实践课带到福元堂 。张航说,一面罗盘,是技术、数学和中国人人文审美的多重结合,“我们相信今天的孩子们会在人工智能与罗盘的‘碰撞’中,找到更美的中国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