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

地肤子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下面让小编告诉您吧,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下 。
地肤子
【别名异名】地葵、地肤 (《神农本草经》) , 地麦(《名医别录》),落帚(《日华子本草》),独帚(《图经本草》),王蔧(《尔雅》)),白地草 (《本草纲目》) , 黄蒿(《本草逢原》) 。
药理作用
1.地肤子浸剂对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a href='https://z.xiziwang.net/cong/'>葱⊙堪⒕⑿切闻ㄊ暇瘸<虏⌒云し粽婢胁煌潭鹊囊种谱饔谩?/p>2.对大鼠无利尿作用 。
【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加工炮制
1.净制簸净杂质,筛去泥土 。
2.炮炙炒制 , 取净地肤子,用文火炒至色变深时取出,放凉 。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寒,无毒 。
【归经】入肾、膀胱二经 。
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一
1.除湿利尿: 《本草求原》日“地肤子 , 清利膀胱邪热,补膀胱阴血,热去则小便利,中焦之阳气自受益 。故有阴火而小便不禁,尿数或淋疝,客热丹毒并治 , 为末酒服治白带,同白蔹为丸治白浊 。”地肤子,甘苦寒,入肾、膀胱二经,故善清下焦湿热 , 可用治小便不利,湿热带下,淋证,阴部搔痒等证 。
2.清热解毒:《本草述》曰:“地肤之味,始微甘而后纯苦 , 且其气寒,应属清热之剂 。”本品寒可清热 , 故目赤肿痛 , 血痢不止,疮痒肿毒 , 风疹等证,均可用此药治之 。
3.益精强阴:本品治肾阴虚,虚火上扰之证 。有益精强阴之效 。临床症见:腰膝、两足痿弱,眩晕,耳鸣,遗精,舌红少津,脉象沉细,伴潮热、口干、咽痛、脉数 。地肤子甘寒,入肾经,清湿热,虚火 , 湿热不扰而阴精自安 。《本草求真》曰:“至书所谓益精强阴 , 非真具有补益之能,不过因其热除 , 而即具有坚强之意耳 。”
4鉴别应用
①地肤子与苦参 二者均既清湿热,又能祛风止痒,且都有利尿作用,故凡风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带下之证,以及湿热蕴结小便淋痛不利之证,均可应用 。但尚各具特点,地肤子祛风利湿止痒较好,故偏治因风湿热邪所致的皮肤及妇女阴痒、小便淋痛等;苦参苦寒清热力强,故外治热毒痒疮,内治泻痢黄疸等 。
②本品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 。但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 。
用法用量
内服:6—15克,煎汤;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 。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黄柏为佐,苦参为佐,恶螵蛸 。
2.脾胃虚寒者忌服 。
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二
1.配阳起石,一补阴一壮阳,相须为用 , 阴阳俱补 。《本草纲目》曰:“地肤子与阳起石同服治丈夫阳痿不起补气益力 。”
2.配白鲜皮:本品,归膀胱经,功能清热止痒,适用于皮肤湿疹搔痒;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 适用于湿热疮痒,或黄水疮 , 肌肤湿烂,皮肤搔痒等证 。二药相须为用,相辅相成,治疗皮肤湿痒 , 疗效大增 。
3.配黄芩:本品补阴,走血分,益阴气泻火盛 , 苦能燥湿,祛大肠湿热,清利血便 。黄芩苦寒,入大肠经,泻热燥湿,泻火解毒 , 治湿热泻痢 。二药相伍,相须为用,相辅相成,共奏清热止痢之效 。
4.配生地地肤子苦寒,清热泻火,可用于热盛之目赤肿痛;生地甘苦寒,亦能清热泻火;二药相伍,地肤子偏于清热,走而不守 , 生地偏于养阴生津 , 守而不走,用治目赤,疗效大增 。《得配本草》曰:“地肤子得生地 , 台风热赤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