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相信大家了解的比较少吧,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
葶苈子
味辛,苦,性寒 。功效:泻肺蠲饮 , 利水消肿 。
【传统应用】
主治痰饮停积,胸满壅滞,咳嗽气喘;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大枣,治疗肺痈喘不得卧;②葶苈大丸(《三因方》):甜葶苈、荠菜根 , 等分 , 蜜丸,陈皮汤嚼下,治疗肿满腹大,四肢枯瘦 。
在治疗腹满有水的已椒苈黄丸中,葶苈子也是主要药物 。
【主要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强心苷和脂肪油等成分,还含谷甾醇等 。北葶苈子(独行菜种子)含脂肪油、芥子苷、蛋白质、糖类等 。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一
(一)抑制炎性渗出:与白芥子相似 , 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 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并使渗出液重吸收 。葶苈子尚有镇咳作用 。
(二)强心
含强心苷成分 。虽然含量很少,需大量使用才具有强心作用,能使猫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并能使衰竭之心脏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 。
(三)抗菌、抗癌
葶苈子苄基芥子油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
本品对宫颈癌细胞株和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
【临床应用】
1.治疗胸腔、腹腔、心包积液 。
2.治疗肺部白沫痰和痰多 。
3.治疗肺心病慢性心衰 。也能治疗其他心脏病之慢性心衰 。
4.治疗关节腔积液 。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3~9g 。
临床常用剂量:9~15g 。
大剂量:15~30g 。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 , 外敷 。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二
【一)关于治疗痰多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葶苈子是古代治疗肺痈和悬饮的主药 。肺痈有黄脓痰 , 相当于肺部的细菌化脓性感染;悬饮相当于胸膜炎胸腔积液 。白芥子辛温 , 治疗寒痰、泡沫痰;葶苈子苦寒,治疗热痰、黄痰 。现临床上肺脓疡的病例城市里已经非常少见了,对细菌感染所致肺支气管炎症之黄痰,一般都是用抗生素的 。
对于慢性肺间质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扩等慢性感染黄痰白痰都有的病人,抗生素已经耐药者,就应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益气润肺的同时 , 葶苈子、桑白皮是常用的清肺化痰药 。
对于泡沫状痰,以白芥子、桂枝最好 。葶苈子与之同用能增效 。
(二)关于治疗积液
本品是治疗积液的常用药,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滑囊积液、眼底积液、内耳积液等都能使用 。能抑制渗出 , 并使积液重吸收,其机制与白芥子相同,是含硫苷的作用 。临床上二药是同用的 。由于积液产生的机制比较复杂,这仅是对症治疗 , 对原发疾病还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 。
(三)关于积液的寒饮、热饮之争论
对于积液中医辨证是寒饮还是热饮,古代中医理论是有争论的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记载,所以许多医家都认为这是治疗痰饮病的总纲,痰饮是寒邪,使用温药治疗痰饮病是经典的 。可是在《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14个主方,7个是温法 , 7个是清法,基本上是温清并重的 。在清初喻嘉言《医门法律》中就提出痰饮是热性的,是由于火邪将水邪温化了 , 所以痰饮病需用以清法为主治疗 。
临床上辨证,痰饮寒性、热性者均有 。肺水肿 , 泡沫痰是寒性的,宜用温法治疗 。炎症性的积液应是热性的,使用清法的效果较温法更好,或者是温清并用 。如葶苈子、桑白皮与白芥子、桂枝同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