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症表现与治疗 夜啼是什么意思


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称为夜啼 。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1岁内的小婴儿 。
传统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 。《素问·逆调论篇》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金元医家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 。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易被损伤 。随着生活条件变好,小儿喜食寒凉肥腻之品,久食寒凉则脾胃受寒,寒主收引,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 。同时,久食肥腻则影响脾胃运化,水液代谢失调,水液凝聚为痰湿,痰浊日久化热,热扰心神,神志不宁,因烦而啼 。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夜啼,可能由夜间喂哺过多或不足、尿布潮湿未及时更换,衣被过冷或过热、襁褓中夹有异物等情况导致 。
由于婴儿语言未发育完善,难以表达,故需仔细向家长询问病史,详细检查体格 。同时要注意排除感冒、口疮、肠套叠、疝气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以免贻误患儿病情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推拿疗法 。
1.清心经 。取中指螺纹面,一手托住小儿的手掌,由指尖推至指根,每次推100~500次 。此方法能清心火、止夜啼 。
2.清肝经 。取食指螺纹面,一手托住小儿的手掌,食指掌面末节推向指尖,即为清肝经,每次推100~500次 。此方法可清肝火、止夜啼 。
3.揉小天心 。手掌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每次揉按100~500次 。此方法可安神定惊、止夜啼 。
4.摩腹和捏脊 。小儿平躺时,顺时针按摩其肚脐周围,然后变换姿势,让孩子伏卧,再由下而上的“捏脊” 。此方法不但能改善消化系统,还能放松敏感紧张的情绪 。
【夜啼症表现与治疗 夜啼是什么意思】需要注意的是,按摩一定要使用按摩油,以免弄伤宝宝娇嫩的皮肤 。另外,日常生活中,正确的睡前护理也能起到一定安抚作用 。比如让婴儿养成作息规律,到点就睡;睡前不逗弄宝宝,避免其兴奋;临睡前别喂得过饱;临睡前换新的尿布;控制室温,保持光线昏暗;如果宝宝夜间惊醒,可用温柔地语气安慰宝宝再次入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