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理风水 风水地形图( 三 )


负阴抱阳的遇真宫
《遇真宫岳太和山志》卷六记载:张三丰“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 。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又寻展旗峰北睡,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日"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结草庵,日"会仙馆" 。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来时,非在子也” 。这说明张三丰创立的遇真官最初在展旗峰北睡 。后因明成祖在此处修建玄天玉虚宫,才将遇真宫迁到距玉虚宫之东八里处的“黄土城”一“会仙馆”旧址上 。

看地理风水 风水地形图

文章插图
?武当山遇真宫 | 图片来源百度
明成祖对遇真宫的修建非常重视,永乐十年( 1412)三月《敕右正一一虚玄子孙碧云》:“联闻武当遇真,实真仙张三丰老师修炼福地....今欲创建道场,以伸景仰钦慕之诚” 。永乐十五年“奉救创建真仙殿宇、山门、廊庑、东西方丈、斋堂、厨室、道房、仓库、浴室,共九十七间” 。后经扩建,到嘉靖十五年( 1536)遇真宫的殿宇道房已达396间 。
遇真宫的规划布局是明初高道孙碧云的杰作,他奉明成祖的圣旨,“审度其地,相其广狭,定其规制”,故对风水格局颇为讲究 。
遇真宫选址在一个内聚型盆地一“ 黄土城”内,北靠凤凰山,南对九龙山,左有望仙台,右有黑虎洞,水磨河自西向东从九龙山下流过,正是坐北朝南,龙腾而凤翥;山环水绕,藏风而聚气的风水宝地,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景规划的经典模式 。
这种独特的设计,给古代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代湖广巡抚顾磷《游太和山记》说:将至遇真宫,“悠悠然度灌木、 溪桥之间,恍陟仙界” 。明代文人陈文烛《遇真官》诗云: “正有真人想,其如遇妙然 。人言临福地,吾意在九天 。岁月山中老,乾坤此际悬 。偶来仍驻殿,笙鹤下翩翩” 。
环抱天成的紫霄宫
紫霄宫的勘测选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设计人员重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相融合的思想 。宫殿背倚展旗峰,山势跃动欲奔,石色如铁,好象一面飘展的大旗,衬托出宫殿建筑的威武气势 。宫前有禹迹池,左有青龙背,右有白虎垭,容易避风,利于向阳采光 。
看地理风水 风水地形图

文章插图
?武当山紫霄宫 | 图片来源百度
紫霄宫的理水艺术颇具匠心 。宫前为金水渠其来水是从宫西北流入的山水,呈一张弯弓的形状蜿蜒东流,“北折过宫前,抵小宝珠不得出,凿其项以行,为后渠 。既出复东趋大宝珠,溢于其趾,为禹迹池” 。金水渠由暗道与禹迹池相通,设计巧妙 。
因为按照阴阳五行思想,西方属金,金生丽水,故名为金水渠,渠上之桥为金水桥 。禹迹池是紫霄宫的朱雀池,被认为是可使紫霄宫生气凝聚而不散泄的风水池 。紫霄官有日、月池,日池在大殿崇台之下,园型,有石栏围护;月池位于父母殿之东,半月型 。日月池不仅能起到消防水池的功能,而且有平衡阴阳、和合天地的象征意义 。
民间有“南岩风景紫霄杉”的谚语,紫霄官内外,花木茂盛,松杉挺拔,环境幽静,气候宜人 。古人在评价紫霄宫的胜景时说: “左龙右虎,前雀后武,虽当廉贞、贪狼二宿之下,而环抱天成,楹石所栖,各有次第,则非太和、南岩之所得而有也” 。故称紫霄官为环抱天成的“紫霄福地”,并在宫侧建有“福地殿”
藏风聚气的五龙宫
五龙宫位于高口南15公里处,背靠灵应峰、五龙峰,前列金锁峰,左有磨针洞、华阳岩,右有启圣殿、夜虚岩 。《山志》称五龙宫“山环水抱而朝大顶,其清静无出其右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