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理风水 风水地形图( 四 )


看地理风水 风水地形图

文章插图
?武当山五龙宫 | 图片来源百度
五龙宫座西朝东,宫门北向以就洞道来路 。入门为夹墙复道,九曲十八折,人称“九曲黄河墙” 。夹墙复道尽头为小山门,门内前为琉璃化香炉,左为照壁,右为山门 。
山门内建御制碑亭,重檐歇山顶式,高大巍峨 。从碑亭间石铺神道前行为龙虎殿 。殿后为一四合道院,青石墁地,院中有五龙井及天池、地池 。
玄帝大殿位于五层崇台之上,需登81级台阶方才到殿前;启圣殿在玄帝大殿之后,位于四层崇台之上,需登72级台阶才能到达殿前 。因其地势高崇,故人们从下仰望二殿,如出云表之上 。
明代徐学谟称五龙宫“为道九曲,丹垣缭之 。旁夹青松,殿址如他官而趾独耸峻..以故殿字峭拔,几摩霄汉” 。该官大殿毁于1930年,但其遗址及周国老姥祠、隐仙岩、灵应岩、被患岩、华阳岩、白龙谭瀑布等颇为清幽能发思古之幽情 。
龙泉观\天津桥\大影壁
从复真观下十八盘,可见到龙泉观、天津桥、大照壁互相照应的设计手法 。龙泉观,在玉虚岩之北,天津桥之上,其地面临九渡涧,山泉清澈,峰峦环抱,明代文人方豪的《龙泉观》诗云: “九渡涧中龙喷泉,琼官青倚石桥边 。玉栏金水神工巧,恍讶朝回尺五天”
看地理风水 风水地形图

文章插图
?武当山天津桥 | 图片来源百度
天津桥,在龙泉观前,九渡涧上 。三孔连跨,桥身曲线柔和,韵律协调,以美丽的弧型飞跨在九渡涧之上,如雨后彩虹一般 。
明代学士廖道南的诗云: “大岳盘千嶂,仙关隔五云 。虹桥通涧远,石径入林分 。飞阁悬丹极,虚堂寻紫氛 。悠然起遐想,天乐坐中闻” 。诗人汪道昆说:“出垣下行,乘天津桥,济九渡涧,涧道幽绝,其阳则渊默亭” 。
诗人们都注意到桥四周千峦环翠,万壑流青的清幽景色,感受到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在之境,一种 “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的幽静淡泊之美 。
看地理风水 风水地形图

文章插图
?武当山影壁 | 图片来源百度
大影壁设置在天津桥南,其主要意图一方面是为了避邪,因为九渡峰直下涧中,群山尖锐杂错,来龙排列紊乱,这种案山、朝山对龙泉观的兴旺发达不利,只有用影壁来作屏障,以化解煞气;
另一方面在空间布置上,大影壁还起到轴线转折的作用,使过河成为行程中的重要事件,并预示前方有更精彩的视觉满足 。所以,尽管大影壁只是武当道教建筑群中的小品,但它在风水术中所起的作用则不可小视 。
全 文 小 结
道教主张“天人合一”、“父天母地”、“道法自然” 等思想,与现代生态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尚与自然的平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思想是相通的 。客观地说,在武当山道教建筑群规划设计和细部处理中彰显的风水观念,蕴涵着古人 “因地制宜”的环境调适意识 。
以现代观念来解读,我们应该看到武当山的建筑实践对自然和环境的格外重视,从利用于日照、挡风、取水、排水以及水地保持,改善局部小气候条件的角度而言,具有生态学的重大意义 。
武当道教在重视风水术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建筑物周围风水林的培育,宋元明清时期,历代道士都注意在山,上植树造林,尤其是南宋道士房长须,坚持在五龙官一带栽种杉树三十余年,培植灌溉,一刻不停,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历代经营武当山的帝王官僚和道士工匠都知道,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选择好的风水外,还得靠人自身的努力,人类应该主动地去适应自然、保护自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