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对于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了解多少呢?下面让小编给您具体的讲解下吧 。
寒水石
【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寒水石有清热泻火之功,临床常用治小儿丹毒游走不定,焮热,赤肿疼痛 。余常用《普济方》寒水石散:寒水石、石膏、黄连、黄柏各50克 。上为末 。水调刷患处,获效颇佳,中药寒水石亦可用于治疗痤疮 。
余读《千金要方》,见有寒水石散一方: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黄、甘草、黄芩、防风、川芎、麻黄根各等分 。主治小儿身体壮热,不能服药 。研细,以筛筛之 , 以粉儿身,1日3次 。此种用药方法,可免去小儿服药之苦、注射之痛,可以一试 。(程宝书)
附:中药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寒水石是石膏的别名,中药寒水石是一种矿石中药材,中药名,清热泻火药,又称凝水石、水石、鹊石,中药寒水石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 。
【寒水石出处】
《吴普本草》
【寒水石拼音名】
Hán Shuǐ Shí 。
【寒水石别名】
凝水石、白水石(《本经》),凌水石(《别录》),盐精(《丹房鉴源》),水石、冰石(《石药尔雅》),鹊石(《本事方》),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纲目》) 。
【寒水石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晶体 。
【寒水石原形态】
矿物形态详芒硝条 。
【寒水石性味】
辛咸 , 寒 。
①《本经》:辛,寒 。
②《纲目》:辛,咸 。
【寒水石归经】
寒水石入心、胃、肾经 。
①《纲目》:寒水石入肾走血 。
②《本草新编》:寒水石入胃经 。
③《本草撮要》:寒水石入手足少阴、太阴、阳明经 。
寒水石的功效和作用
清热降火,利窍,消肿 。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丹毒 , 烫伤 。
①《本经》:寒水石主身热 , 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 , 烦满,水饮之 。
②《本草经集注》:寒水石解巴豆毒 。
③《别录》:寒水石除时气热盛 , 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口渴,水肿 , 小腹痹 。
④《医学入门》:寒水石治小儿丹毒,烧为末,醋调敷之 。
⑤《纲目》:寒水石治小便白,内痹,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目 。
⑥《医林纂要》:寒水石除妄热 , 治天行大热及霍乱吐泻,心烦口渴,湿热水肿 。
⑦《本草求真》:敷汤火伤 。
⑧《本草求原》:寒水石治心肾实热 。
【寒水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3~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
【寒水石的副作用及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
①《本草经集注》:寒水石畏地输 。
②《本草经疏》:凡阴虚火旺 , 咳嗽吐血,多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泄者不宜服 。
③《本草求真》:虚人热浮 , 切忌 。
【寒水石治病验方】
①中药寒水石治五脏六腑积热,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 。研末 。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方脉正宗》)
②中药寒水石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分 。上细末 , 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放冷调服 。(《本事方》鹊石散)
③中药寒水石除热瘫痫: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 , 寒水石、滑石、亦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杵 , 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 , 煮三沸,温服一升 。(《金匮要略》风引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