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上说的蛇地好不好 蛇地风水出什么样的人




风水上说的蛇地好不好 蛇地风水出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巍山县城东面皇落村和石龙山一带村子里的老一辈人当中,流传着四句顺口溜:
石龙对石狗,两边狮子吼 。
有人用此地,芝麻官一斗 。
这四句顺口溜说起来大有来历,要说清楚它的来历,还得从开天辟地谈起 。
据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以后,普天之下,陆续有了生物 。有了人民,同时也就有了黄帝 。最初的黄帝是为人民做好事的,他带领着人民,与天争,与兽争,使人民能够过上好日子 。但后来有的首领有权有势了,就把人民当作他的奴仆使用,当了首领,便可以大肆享受,这就难免有人看着不服气,和他争夺起来 。
当时这个首领名叫祝融,和另一个想当黄帝的名叫共工的人,为了争夺帝位打了起来 。共工是九头蛇身的一个怪物,被祝融打败后恼羞成怒,用头触倒了西北方永远也走不完的一座大山,名叫不周山,摧毁了顶着天的柱子,折断了维系着大地的带子,一时天崩地裂,到处烈火熊熊,恶浪滔滔,人民陷人水深火热之中 。
这时降临了一位名叫女蜗的女神,她施展法力,扑灭了大火,并用芦灰止住了洪水 。斩下了大鳖鱼的脚作为支柱,撑起了天 。然后练就五色石,把天补了起来 。看看大功告成,人民已经脱离了苦海,女蜗高兴之余,就顺手抓起了一些补天剩下的五色石 。撒向了人间 。变成无数大大小小的山峦,把大地点缀得十分壮丽 。其中有一块五色石,被风吹落到了鬼井之间,变成了三座山峦,一座像蜈蚣,一座像蛤蟆,一座像蛇,从东向西,蜿蜒而下,后来就成了现在巍山县城东面的蜈蚣山、蛤蟆山、翠虬山 。翠虬山的山嘴,恰好位于东河交汇之处,后河的河边,有一个兀立着的大石头,好像一个站着的老人,人们通称之为石老人,另外还有一块竖立着的石岩,上面凸凹不平,人们称之为癞龙 。不知从什么年代起,附近生疮生癞的人家,都要到后河里拜癞龙,以求消灾免难 。一直到解放前夕,香火都很旺盛 。
翠虬山的嘴,是一个小山包,很久很久以前,就传说着山包上夜间会发光,大家都认为那是癞龙在眨眼睛,所以也就没有人敢去撞动了 。
到了明朝初年,蒙化县出了一位颇有名气的人,姓汪名赞海(汪藏海),据说此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尤精堪舆之学,明洪武年间建盖蒙化城时,对于地址方位的选择,他曾起了决定作用,因为他从民间的传说里听到了一个广为流传着的故事:古时候蒙化曾飞来了一只金鸡,首先是落在晏旗厂后面山上,后来又飞到了古城村,细奴逻因此在那里建了蒙舍城,作为南诏第一个都城 。后来这只金鸡又飞到了菜秧河外面的一座石桥上,站了不久,就变成一只白鹤,飞落在县城所在的地方,头伸向东方,慢慢地才消失了 。后来菜秧河外面的石桥上还留下了一只鸡脚印,因此大家都叫这座桥为金鸡桥 。
汪赞海根据这个传说,站在白鹤飞落的地方再观察,此地东枕文华,南倚巍宝,前有瓜江如带,旁有锦溪蜿蜒,虽然文华山顶凹下去了一些,难以藏龙卧虎,但也颇擅山川形势之胜,所以竭力主张把城建在这里 。后来他的意见得到了当局的采纳,就在瓜江东岸、文华山麓建筑了蒙化城 。城建好后又根据汪赞海的建议,把东门外一带地区命名为鹤顶邑,以昭祥瑞,并由此派生出了“栖鹤楼”(李家寺)、“望鹤轩”(在一碗水村)、“陪鹤楼”(在巍宝山)等一系列地名,汪赞海从此名声大噪 。
不久,蒙化府来了一位姓黄的武官,因为是属于世籍军户,按照明代的法令,所有从征到蒙化的军户都要在蒙化安家落户 。当一世祖 。这位黄武官也懂一点堪舆之学,对阴阳风水等很感兴趣,到蒙化不久便和汪赞海深相结交,成了很好的朋友 。每当茶余酒后,免不了要谈到自己的后事,并请汪赞海替他找下一穴吉地,作为死后的佳城 。汪赞海为了不负好友之托,所以经常到东山一带察看,当他发现了蜈蚣山、蛤蟆山、翠虬山三山相接,势如游龙,脉气很旺,就跟着脉气,一直来到了东河边上,摆开罗盘,仔细观察研究 。三山气脉,正好落在翠虬山嘴的小山包上,他再找附近村里的人攀谈,知道了这里夜间会发光,更认定了这里必然有着一穴吉地 。根据他自己的判断,这小山包上面是石头,是蛇头的外壳,如果下面有疏松的红土,那就是蛇脑,这一穴地,一定是“蛇头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