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的战争


大家好 , 这里是小播读书 ,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克劳塞维茨的经典著作 , 历史上排名第二的兵书:《战争论》 。之前我们分别介绍了这本书的前三部分内容: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理论、战略的理论 。接下来 , 我们开始介绍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战术理论 。

这就是我的战争

文章插图

01作者说 , 虽然每次战争的目的各不相同 , 但是大部分战斗是非常相似的 。只有战斗才是真正的军事活动 , 其余的所有活动都是为战争服务的 。战斗即斗争 , 目的是通过斗争来消灭或者制服敌人 , 而敌人是指具体的战斗中与我们敌对的敌人 。
前面我们讲到 , 所有的战略行动都可以归结到战斗这一概念上 , 因为所谓的战略行动就是运用军队 , 而运用军队必须以战斗这一概念为基础 。所以 , 在战略所涉及的范围内 , 一切军事活动都可以归结到战斗上 , 而且只研究战斗的一般目的即可 。当然关于战斗的特殊目的 , 只要我们一谈到与它们相关的一些问题时 , 就会详细地加以阐述 。要知道 , 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战斗 , 都有它的特殊目的 , 而且是从属于整体的 。由此可见 , 消灭敌人和制服敌人只不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
这就是我的战争

文章插图

应该怎样理解消灭敌方军队这句话呢?
答案应该是 , 使敌方军队的损失远远超过我方 。这种损失不仅仅包括物质和兵力方面 , 也包括精神士气方面 。在作战过程中 , 胜者与败者在物质损失方面几乎没有差别 , 有时候胜利者的损失甚至还会大于失败者 。失败者最惨重的损失是在开始撤退以后才出现的 , 而胜利者就不可能有这种损失 。其实 , 在双方战斗过程中除了有物质方面的损失 , 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损失 , 如精神受到刺激、挫伤 , 甚至全线崩溃 。所以战斗是否能够继续下去 , 要考虑的不仅有兵力、马匹和火炮的损坏情况 , 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秩序、勇气、信心 , 以及内部联系和部署等方面的受损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 精神力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 尤其是在双方物质损失基本相等的情况下 , 就更是这些精神力量在起决定性作用 。
想要在战斗过程中对比双方物质力量的受损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 但是要对比精神力量的受损情况就容易多了 。以下两点能够阐明这种对比:首先 , 作战地区是否丧失;其次 , 敌人的预备队是否具有优势 。因为往往决定撤退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地区的丧失以及预备队的缺乏 。所以 , 任何战斗都是一种较量 , 它们是以双方的物质与精神力量通过流血的方式和破坏的方式在进行 。哪一方剩下的力量最多 , 他就是胜利者 。
02前面讲到 , 战斗的目标就是消灭敌人 , 但战斗的意义往往不只是消灭敌人 。两种情况我们必须区分清楚:一种是把消灭敌方军队作为主要目的;另一种是把消灭敌方军队当作一种主要的手段 。作为一次战斗的总的任务 , 除了消灭敌方军队以外 , 也有可能是占领一个地方或者取得一个目标 。
最后 , 让我们聊聊战斗最经典的形式“主力会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键战役 , 比如解放战争的三次关键战役就是经典的主力会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