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风水大局 潮汕人做生基风水( 二 )


潮汕人对地神的崇高信仰非常突出,民间祀奉的神明不下百种,唯以土地神最为普及 。潮汕人设置并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乡各个角落 。潮汕人设置土地神位或庙宇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永久性的为居民住宅、商店、工厂、车间、作坊等 。“地主神位”往往设置在厅堂或厨房里地下的适当地方,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也有的是初二、十六)两天定期举行拜祭,俗称“牙祭 。”[3](P174-175)
街头巷尾与各乡村大多还有庙宇祀土地神的,称为“福德祠” 。庙里大体都立有土地公和土地妈偶像,供人朝拜 。
安葬死人建造坟墓时,也要在每座坟墓同向左侧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竖牌,像配置一座小坟一样 。这种土地神乃起始于古代的田社、社稷神,只在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坟扫墓时拜祭一次 。
临时性的为营造新居、工场等建筑物以及修缮房屋动土时设置的,用五副纸锭,五支没点燃的香一并夹在一段竹竿之中,作为土地神位的标志,进行拜祭,工程完成之日,还要备牲礼谢土地神,俗称“射土” 。[4](P174-175)
潮汕人有一种称为“报地头”的习俗 。若是家中有人去世,必须到土地庙报丧 。由村中长者持白灯笼,带领死者男性子孙穿孝服到地头神庙报死 。到庙,长者上香后取出年庚帖,对着神像报告说:“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时辰念给老爷知 。”[5](P151)
海外潮人也十分崇拜土地神 。泰国的潮人把“地主爷”原汤原汁地搬过去,并毫不掩饰地称为“本土公”,充分反映了潮侨留恋故乡本土,留恋家乡的情结 。[6](P168)
(六)风水信仰
民间风土意识,是民俗文化所包含的各种习惯赖以生存的重要“内核”之一 。民间有“水土”一说,亦即各种民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民俗文化事象都具有乡缘风土的特征 。
潮汕人的风水信仰也很浓重 。风水信仰的内容虽很多,但其主旨是地脉说,通俗地说就是土地的位置、地势的高低、地面和四周的景物等等 。潮汕人无论建房还是造坟,都非常讲究风水,寻找风水宝地,最好是龙脉之地 。有的人为了得到龙脉不惜出重金,做“生基”,以备死后安葬 。
二、潮汕人土地情结浓重的原因
(一)土地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原点
各种文化事象无论怎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始终离不开改善主体与客体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原始的功利主义的根本主体 。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向我们昭示,各种文化的不同,究其根源最先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影响到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 。土与火一样也具有强烈的生殖力和再生力,“一子入地,万子归仓”,大地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母亲,土地是生命之母 。在科学和文明不发达的旧时代,人们对土地始终有着某种神秘的感觉 。在定居某个地方后,人们对土地的信仰发展为崇拜 。
基于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基于人们的生命意识,几千年来,世世代代的农民依靠土地而生存和繁衍,辛勤耕耘,期待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回报 。对于农业民族的每一个人来说,“土地是他的保姆、看护和送终的道姑” 。
人类历史发展向我们昭示,人类诞生于土地,生存于土地 。人类在土地上开垦种植,进行地农业生产,创造了农业文明,由此产生土地思想、土地崇拜,产生了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农业文化,包括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等等 。
土地是农业民族文化的原点 。
在中国,农耕经济一直是国家经济的主体 。传统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古老的农业社会,具有一个封闭型的聚居体系,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7](P141)中国人作为一个农业民族,采用的主要是农业劳动力与土地这种自然力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农民固守在土地上 。土地是中国文化的原点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地也是潮汕文化的原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