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了解竞品分析 产品竞品分析怎么做( 五 )

  
●跨界“杀手”:有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产品 , 由于能满足相同的需求 , 也可能跟你的产品构成竞争关系 , 甚至打败你的产品!跨界“杀手”特别需要行业领先者警惕 。  
柯达胶卷vs数码相机 , 数码相机vs智能手机 , ATM机vs移动支付 。  
参照品:  
参照品是指跟你的产品可能没有竞争关系 , 但是值得你学习借鉴的产品 。  
比如 , 钢琴少儿培训机构与舞蹈培训机构没有直接竞争关系 , 但可以学习对方的招生策略、运营推广方式 。  
参照品可以跨界去找 , 很多创新是通过跨界学习借鉴而来的 。例如 , 微信红包是从国内过年发红包的传统中得到的启发;婴儿保温箱的发明是从小鸡孵化器得到的创新灵感;  
竞品类型选择:  
根据竞品分析的目的初步选择竞品 , 竞品分析的目的不同 , 要选择的竞争对手也会不同 。  
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决策支持”或“预警避险”:  
从“品牌竞品、品类竞品、替代品”中寻找竞品 。  
具体选择原则如下:  
1)市场份额  
取同一个目标市场中市场份额比较大的前几名 , 特别是排名第一位、第二位的产品 。  
如果产品的形式是App , 可以参考软件下载排行榜、App Store或其他软件发布渠道的排行榜来选择 。  
2)大公司背景  
有的同类产品虽然当前不够成熟 , 但如果有大公司背景 , 很有可能迅速做大 , 所以不能忽视 。  
在米聊第一版发布后的一次聚餐中 , 提及腾讯时 , 雷军曾这样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 , 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 , 介入得越早 , 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 。据内部消息 , 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  
可惜2个月之后腾讯就发布了微信 , 而米聊逐渐退出市场 。  
3)用户反馈  
针对我们产品要满足的需求 , 我们的目标用户选择了哪些产品来满足那些需求?哪些产品的用户数量最大?哪些产品最受用户欢迎?  
4)跨界替代品  
如果你的产品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 除了关注同类竞争者外 , 还要保持警惕 , 关注跨界竞争对手 。  
当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学习借鉴”:  
从“品牌竞品、品类竞品、参照品”去寻找竞品 。  
具体选择原则如下:  
1)市场份额  
品牌竞品、品类竞品当中市场份额领先的竞争对手 , 其能够领先必有过人之处 , 要善于从领先的竞争对手身上学习 。  
2)跨界参照品  
跨界参照品可以给我们产品设计方面的启发 , 帮助我们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创新 。  
3)产品鼻祖  
产品鼻祖就是最早开创某一产品品类的产品 , 例如:  
微博类产品的鼻祖是Twitter;团购类产品的鼻祖是Groupon;移动支付的鼻祖是PayPal;手机红包的鼻祖是微信红包 , 其灵感来源是实物红包 , 这是中国原创的 。  
为什么要选择产品鼻祖做竞品呢?  
该产品之所以能成为鼻祖 , 是因为它率先满足了特定用户群的某种需求 , 研究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用户、理解需求 , 有助于我们抓住该产品的关键成功因素 。  
例如 , 在Twitter问世之前已经有成熟的博客产品 , 但为什么Twitter还可以异军突起呢?Twitter产品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是能够用140个字符发表用户状态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