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念念不忘“潮流圈”( 三 )


尽管拼多多做出了一些保真努力,但商品页上依旧真假齐飞 。售价不到百元的“椰子鞋”玩起文字游戏,标榜自己是“正品莆田”,动辄就是10万+件的拼单量,而那些由Solestage等经销商出售的正版椰子,往往只有3、4双鞋的销量 。
尽管多潮的内容颇有调性,也不失潮流感,但Virgil Abloh和余文乐等主理人和一众潮牌,不大可能会把商品放到拼多多上售卖 。
当内容没法附上商品链接直接带来转化,又在商业上难以自足,自然显得地位尴尬 。更何况,潮流内容的打造是一项长远且需要持续投入的事业,处于快速发展压力之下的拼多多,很难拨出足够预算和耐心支持 。多潮被放弃,成了必然 。
淘宝的潮流生意来得更早 。2016年开始,淘宝推出了一个名为“iFashion”的潮流频道,它针对的主要是女生 。占据iFashion最大版面的是各种趋势风格,譬如JK校园风、山系露营风、千禧辣妹风等 。而淘宝和天猫后来不断推出的“潮Woo”和“天猫潮LIVE”,则定位潮男尖货,“潮WOO”频道内,banner滚动的内容包括首发预售、限定周边和球鞋测评 。
2016年,街头风刚在国内兴起时,天猫除了邀请潮牌入驻以外,也在引导非潮牌做一些潮流化尝试 。“潮鞋”开始大热时,天猫小黑盒还推出尖货抽签,几款联名款有百万人抽签 。
在不同频道中强调不同内容,是因为“女装主要是非标品,讲风格 。男装更讲品类”,天猫服饰负责人谢炜(花名“鹿游”)曾对「电商在线」表示,风格已经成为今年天猫淘宝服装行业,除品牌之外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之一 。
“天猫超过7成的服饰品牌,也都在尝试潮流化的产品 。”天猫一名小二透露 。
3潮流生意的正确打开方式
习惯于自营3C数码等标品的京东,或许可以做好潮玩生意,但并不擅长运营服装这个非标品,它对这个行业的洞察和页面布局并不能吸引追求时尚的人来多逛:在京东的FanBox中,不论男生女生,都还是以品类划分,譬如女生的服装,还是以上装、裤装或裙装划分 。
拼多多的多潮要更敏锐些,也曾走在正确道路上,甚至能请来Virgil
Abloh这样的主理人入驻 。但拼多多通过先选定尖货,再通过竞价排名方式呈现商家和商品的方式,也无法满足潮人们对新奇风格的追求 。
纵观国内外做得相对成功的潮流社区或潮流电商平台,发家于不同起点:
得物起初只是虎扑论坛中提供球鞋资讯的板块,也有一些球鞋大神自愿提供鉴定球鞋的服务,后来由一个互动社区逐渐转变为一款独立APP;YOHO有货最初是国内最早的潮流杂志之一;国外的二手球鞋交易平台StockX的,前身是一家分析球鞋二级市场数据的公司;GOAT的创始人因为在网上买到假球鞋而不满,决心做一个有交易保障的平台 。此外,还有大量线下的潮流买手店,通过线下分享和抽签的方式聚起一批潮流爱好者 。
总结它们的共同之处,最核心无非两点:靠高频发布的潮流单品带来活跃度和话题度;靠社群或品牌/主理人输出带来文化认同感 。但究其本质,是自带话题与认可的品牌和主理人们是否愿意入驻电商平台 。
还是那句话,潮流不是一种风格,它是由多元的长尾风格组合而成的庞大市场 。这回,京东又“拍了拍”潮流圈,不知命运几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