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ai代替老师的理由 AI取代不了老师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K12学子们的终极挑选,无论是贫苦地区的孩子,还是大城市的中产子弟,都视之为改变命运、让前程更光明的阶梯,无数励志故事感召他们这是回馈父母十多年栽培的最好途径 。
基础教育中的“小升初”、“初升高”同样严肃地像一场战斗,提分是教学的KPI,也是家长们的明确诉求(兴趣培优集中在学前或小学阶段) 。面对巨大的刚需,供给侧始终严重不足 。教育局系统内登记在册26.8万所学校正服务1.5亿中小学生,此外还有名校和非名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结构性矛盾 。
校外的辅导机构是应试教学的重要补充,互联网(教育)是快速弥补国内师资力量资源地域不均的活跃力量,尽管中小学生只是在双休、寒暑假“充电”,如果每个中小学生年均消费1万元补习费,K12教育培训也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

不能用ai代替老师的理由 AI取代不了老师

文章插图
一、什么样的K12教育模式才配得上孩子的努力、家长的期望?
当前“互联网+教育”创业潮的主力仍是传统培训机构市场一线打拼的那拨人,线下K12机构要想规模化经营,就得开分校、多招生,容易出现重资产尾大不掉的发展瓶颈 。掌门1对1创始人张翼对此有切身的体会,2009年他在广东省承办状元俱乐部并创办“掌门教育”,名校背景的老师为学生提供精英式辅导是掌门1对1的创业基因 。到2012年他明显感受到线下“重分部、轻总部”的压力,从此彻底转型做K12线上教育,线下保留一部分体验店 。
实际上,K12在线教育一直没能找到正确打开方式:从十多年前的“网校模式”,到五年多前风行一时的“慕课模式”,只是对线下课堂作搬运,割裂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 。近几年来,K12在线教育风口眼花缭乱,很多项目什么火就做干什么,2013年火的是拍照答题、2014年火的是题库、2015年火的是家教O2O 。今年流行人工智能,笔者有在做“自适应系统”的,有忙着机器人参加高考的等等 。
线下培训机构的精华是“1对1”个性化辅导,正是由于学校标准化课堂,尖子生吃不饱、差生跟不上情况普遍存在,才有旺盛的辅导需求,掌门1对1线上教育汲取了“1对1模式”的精髓,并把学霸老师辅导特色一以贯之,形成了掌门1对1“采用名校背景的老师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提供在线1对1精英陪伴式教育”的独特商业模式 。
早期“学大”也曾以清华、北大等学霸辅导起家,不过学大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开拓分校就很难坚持名校老师路线了,名牌大学毕业生很难拉到三、四线城市去教书,优秀教师的稀缺性与辅导机构扩张之间矛盾一直很难克服 。目前坚持老师的一本以上的教育背景的辅导机构主要是“学而思”以及新东方的一部分 。笔者发现,学而思在2015年年底仅在全国19个城市落地,主打是线下小班授课而非“1对1”培优;而兼顾了师资严格准入门槛与1对1个性化辅导的优势的掌门1对1在全国覆盖了超过500个城市 。
二、为何只有掌门1对1第一次实现K12教育+直播的完美契合?
“1对1”本是一些线下培训机构的价位高端课程产品,如今几乎成为了K12培优的代名词了,“线下1对1”与互联网项目相比的优势在于:学管师与家长沟通顺畅、续单流程标准化,师生面对面授课互动性更强等等 。
“线上1对1”要实现对“线下1对1”的逆袭,就得扬其长、避其短,比如在线1对1可以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学生可以点击录播进行回放复习,家长无须费时接送等 。为了让线上1对1与线下个性化辅导的互动性别无二致,掌门1对1在硬件和系统上投入巨大,比如为名校老师配备标准化的高清摄像头、高保真耳麦以及专用手写板,学生主要是在PC端系统中上课,也可以打开手机及iPad的App与老师进行1对1在线交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