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 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2]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据《吕氏春秋》记载 。扫尘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 。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 , 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 。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 , 磨豆腐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推磨做豆腐后,玉帝会下界查访 , 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 , 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 , 瞒过玉皇的惩罚 。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 , (但有时人们会买一大筐豆腐存留食用等 。
接玉皇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 , 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 , 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
赶乱岁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 , 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 , 这是一个好时机 。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 , 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
照田蚕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 。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 。这一节日习俗 , 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 。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
4、春节的来历15字1、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年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 。
【春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2、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 , 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年”、“过年” 。
5、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春节的来历: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
-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 百合的吃法
- 麻椒泡脚的功效作用
- 微信群在微信的哪个地方
- 鼓舞的近义词是什么 欢欣鼓舞的近义词是什么
- 王瓜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 百合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 鹿血酒的功效与作用
- 怎么可以看出红酒的好坏 怎么能看出红酒的好坏
- 骑山地车的十大技巧
-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